成语拼音:póu tǔ jù hè
成语解释:抔土:一掬土,形容很少。一抔土填不满巨大的深沟。形容得少失多,两者悬殊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学东坡移居》诗:“得损不相偿,抔土填巨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悬殊很大
繁体字形:抔土巨壑
英文翻译:Huge gully
抔:1.用手捧东西。2.把;捧:一抔土。
土:1.土壤;泥土:黄土。黏土。土山。土坡。土堆。2.土地:国土。领土。3.本地的;地方性的:土产。土话。这个字眼太土,外地人不好懂。4.民间的;民间沿用的;非现代化的(区别于“洋”):土法。土专家。土洋并举。5.不合潮流;不开通:土里土气。土头土脑。6.未熬制的鸦片:烟土。7.姓。
巨:1.大;很大:巨款。巨轮。巨幅画像。为数甚巨。2.姓。
壑:山沟或大水坑:丘壑。沟壑。千山万壑。欲壑难填。
“抔土巨壑”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抽象,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直白:用一捧土去填巨大的沟壑,比喻力量悬殊、努力无法解决问题。比如有人想靠每天省下几块钱买彩票中大奖,这就是典型的“抔土巨壑”——投入的微小努力和期望的巨大回报之间,隔着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成语本身是贬义,那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其实,这个成语更像一个警示牌,提醒我们不要用错误的方法应对复杂问题。比如面对全球变暖,如果只靠个人少开一天车,却忽视工业减排和技术革新,这种“自我感动式环保”就是现代版的抔土巨壑。
不过换个角度看,成语也藏着积极启示。我曾见过社区里几位老人坚持清理河道垃圾,最初被笑作“愚公移山”。但三年后,他们的行动竟带动了整个街道成立环保志愿队。这说明:当个体努力转化为集体行动时,“抔土”也能积沙成塔。关键在于找准发力点和可持续的方式。
现代社会常见这样的矛盾:年轻人想通过加班实现财务自由,家长试图用补习班填平教育焦虑,创业者指望某个“爆款”拯救公司…这些场景里都晃动着抔土巨壑的影子。不是说努力无用,而是提醒我们要客观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就像登山不能靠堆石子,而需要专业的装备和路线规划。
最后想说的是,成语的价值在于映照现实。当我们发现自己在做“抔土填壑”的事情时,不妨停下来思考:是调整策略?寻求合作?还是转换目标?承认某些鸿沟难以跨越不是懦弱,而是智慧的开始。毕竟,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永远是看清问题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