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óu mèi yuán gē
成语解释:表示为国效命。同“投袂荷戈”。
成语出处:《梁书 武帝纪》:“独夫丑纵,方煽京邑。投袂援戈,克弭多难。”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投袂援戈
英文翻译:Join in helping the enemy
投:1.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投篮。投弹(dàn)。2.跳进去:投河。自投罗网。3.放进去,送进去:投入。投资。投标。4.走向,进入: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5.发向:投射。投影。6.寄,递送:投递。投稿。7.合:投合。意气相投。8.临,在…以前: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袂:袖子:联袂(聚在一起)。分袂(分手,离别)。
援:1.以手牵引:攀援。2.引用:援用。援例。3.援助:支援。增援。援军。孤立无援。
戈:1.古代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2.姓。
“投袂援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公司遇到突发危机,老张二话不说,立刻召集团队通宵开会,最终化解了问题。同事评价他“真是投袂援戈的典范”。这里的关键在于“立即行动”的态度——甩袖起身、拿起武器,形容人在关键时刻的果断反应。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打仗的场景吗?”其实不然。比如社区里发现火灾隐患,王阿姨第一时间联系物业处理,邻居们都说她“投袂援戈的速度值得学习”。这说明在现代社会,任何需要快速应对的场合都能用这个成语,既保留了古语的力度,又增添了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强调“甩袖子”这个动作呢?这让我想到职场中的常见现象。小刘总是等领导明确指示才行动,结果错过项目黄金期;而实习生小王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资源解决,反而获得破格晋升。两种处事方式的对比,恰恰印证了“投袂援戈”背后的智慧——主动担当往往比被动等待更有价值。
或许有人疑惑:“快速行动会不会显得鲁莽?”这里有个生动的反例。李经理听说竞争对手有新动作,没做调查就匆忙推出产品,结果市场反响平平。这说明“投袂援戈”不等于盲目行动,就像成语本身包含“援戈”(拿起武器)的前提——你得先看清战场形势。
我个人特别喜欢这个成语的画面感。想象古代将士甲胄铿锵,衣袖翻飞间已做好战斗准备,这种兼具力量与美感的意象,放在今天依然能激励人。比如看到年轻人创业,从产生想法到注册公司只用三天,这种魄力完全配得上“投袂援戈”的评价。
下次遇到需要决断的时刻,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不只是历史书里的典故,更像是藏在汉语里的行动指南。当机遇或挑战来临时,你是会犹豫不决,还是能像古人甩袖持戈那样利落应对?希望这四个字能成为你下次做决定时,脑海里闪过的那个小小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