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àng huái wù wài
成语解释:抗:通“亢”,高尚;物:指世俗。胸怀高尚,超出尘俗之外
成语出处:宋·洪迈《容斋四笔·王逸少为艺所累》:“以抗怀物外,不为人役,故功名成就,无一可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抗懷物外
英文翻译:Anti pregnant
抗:1.抵抗;抵挡:顽抗。抗灾。抗日战争。皮大衣旧点儿没关系,只要能挡风抗冻就行。2.拒绝;抗拒:抗命。抗税。3.对等:抗衡。分庭抗礼。4.姓。
怀:1.胸部或胸前:掩着怀。小孩儿睡在妈妈怀里。2.心怀;胸怀:壮怀。襟怀。3.思念;怀念:怀乡。怀友。怀古。4.腹中有(胎):怀胎。怀孕。5.心里存有:怀恨。不怀好意。少(shào)怀大志。6.姓。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外:1.外边;外边的。与“内”“里”相对:门外。外表。2.关系疏远的;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人。外乡。3.指外国:对外贸易。外侨。4.非原有的;非正式的:外加。外号。5.称母亲、姐妹、女儿的亲属:外祖母。外甥。外孙。
“抗怀物外”这个词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看。“抗”是抵抗,“怀”指心里装着的事,“物外”就是现实之外的世界。合起来大概就是说:一个人能抵抗现实中的杂念,保持精神上的独立。比如你正忙着赶项目,同事却在旁边聊八卦,这时候你戴上耳机专注工作,是不是有点像“抗怀物外”的状态?
有人会问:这不就是逃避现实吗?其实恰恰相反。抗怀物外不是躲进深山老林,而是像老张那样——他在菜市场摆摊二十年,每天听着吆喝声算账,却总在记账本空白处写小诗。别人问他图啥,他说:“数字是饭碗,文字是透气窗。”这种既活在当下,又给自己留片精神花园的做法,正是成语的精髓。
现代人更容易理解这个概念。想想看,手机每天推送几百条信息,地铁广告拼命往你眼睛里塞东西。这时候能主动选择“不看热搜”“不刷短视频”,就像给大脑装了个过滤器。我有个做程序员的朋友,他每周雷打不动要花三小时临摹《心经》,他说这能帮助他在代码堆里保持清醒——这不就是数字时代的抗怀物外吗?
或许你会疑惑:完全不受外界影响真的可能吗?其实成语说的不是隔绝,而是调节。就像冲浪高手,不是对抗海浪,而是顺着浪潮找到平衡点。疫情期间,很多居家办公的人把阳台改造成迷你花园,在洗衣机轰鸣声中侍弄花草,既没脱离生活,又给自己辟了块心灵自留地。
观察身边那些活得通透的人,他们往往自带这种特质。菜场大妈用塑料袋编工艺品,外卖小哥等单时背英语单词,这些看似普通的举动,都在诠释“抗怀物外”的现实意义——不是非得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而是在琐碎日常里,始终给精神世界留把钥匙。
夕阳把最后一道金光洒在旧书摊上,摊主老李正在给《庄子》包书皮。隔壁店铺的音响震天响,他却哼着昆曲给书面压折痕。这个场景突然让人明白:抗怀物外从来不是苦行僧式的修炼,而是像老李这样,在喧嚣中给自己的热爱留个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