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ǔ shì chóu wù
成语解释:谓治政理事,待人接物。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五:“后之君子,穷而讲道明理,达而抚世酬物,谨无着一能读书之心横在胸中也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抚丗詶物
英文翻译:A reward for the world
抚:1.轻轻地按着:抚摩。2.安慰;慰问:抚问。抚慰。3.保护:抚育。4.同“拊”。
世:1.时代:近世。当世。2.人的一生:一生一世。3.一代传一代的:世医。世交。4.指有世交关系的:世叔。5.一代一代父子相承而形成的辈分:第十五世孙。6.世界;社会:举世无双。公之于世。7.地质年代分期的第四级。如新生代第四纪分成更新世和全新世。
酬:1.报酬:男女同工同酬。2.交际往来:应酬。3.用财物报答:酬谢。酬报。4.(愿望)实现:壮志未酬。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抚世酬物”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传递的其实是一种很实际的生活态度。比如一位社区志愿者在调解邻里矛盾时,既没有偏袒任何一方,也不急着下结论,而是先给两家各送了一盆绿植:“咱们先把植物养好,下周再聊矛盾?”这种以平和心态化解冲突的方式,正是“抚世酬物”的生动写照——用温和的姿态与世界互动,在解决问题时兼顾多方感受。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这种温吞的方式真的适用吗?我们来看程序员小李的例子。当团队因方案分歧僵持不下时,他提议大家把各自思路画成流程图贴在白板上,结果发现不同方案间存在30%的重叠部分。“抚世酬物不是示弱,而是像拼图游戏那样寻找共识点。”小李后来在周报里写道。这种既保持立场又不激化矛盾的做法,反而让项目进度提前了两周。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教育领域也有新解。王老师发现班上有学生总爱顶嘴,她没有直接批评,而是布置了“角色互换”作业:让学生扮演老师处理课堂纠纷。当那个刺头生自己体验过管理者的难处后,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这让我想起陶艺师傅教徒弟时常说的:“揉泥不是要消灭颗粒,而是让不同质地和谐共处。”或许这就是“抚世酬物”的现代演绎——在差异中创造新的可能性。
有人认为这种处世哲学过于理想化,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能持续发展的企业或人际关系,往往都暗合这个规律。就像生态农场的运作原理:既不过度索取土地养分,也不放任杂草疯长,而是在动态平衡中实现双赢。当我们学会把“对抗模式”切换成“协作模式”,很多看似无解的难题反而会呈现意想不到的转机。
说到底,“抚世酬物”不是要人做老好人,而是培养一种更立体的智慧。它既承认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又相信温和的力量能穿透坚冰。就像中医讲究的“调和阴阳”,现代人需要的或许正是这种既务实又通达的生存智慧——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给变化留有余地;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不忘守护心灵的弹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