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ǔ shí gǎn shì
成语解释:谓感念时事,伤怀往事。
成语出处: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故尝读孔北海与魏武帝及文帝与朝歌令吴质书,彼其抚时感事,慷慨自数其齿,其言激壮,有足悲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用于感慨
繁体字形:抚時感事
英文翻译:Touch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抚:1.轻轻地按着:抚摩。2.安慰;慰问:抚问。抚慰。3.保护:抚育。4.同“拊”。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感:1.感动:感人肺腑。深有所感。2.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感谢。感恩。感激。3.中医指感受风寒:外感内伤。4.感觉5.;情感;感想:美感。好感。自豪感。亲切之感。观感。百感交集。6.(摄影胶片、晒图纸等)接触光线而发生变化:感光。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生活中总有那么些时刻,我们会不自觉地对周围的变化产生感慨。比如站在老家的巷口,发现曾经热闹的小卖部变成了连锁便利店,脱口而出:“真是物是人非啊!”这句成语像一把钥匙,轻轻拧开了记忆的闸门。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总爱抚时感事?其实这和人类对稳定感的天然追求有关。就像每年春节翻出旧照片时,父母总会指着泛黄的相纸说:“瞧这棵槐树,你小时候天天在树底下打滚,现在树墩子都找不着了。”这种对熟悉事物消逝的怅然,恰恰证明我们在认真生活、在时光里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最近听到个有意思的例子:社区里开了三十年的修表匠老张,上个月把铺面改成了智能手表体验店。街坊们起初都摇头说“时移世易”,可没过几天就发现,老张现在能边教老人用健康监测功能,边聊着当年修机械表的门道。这种新旧交融的画面,倒比单纯的怀旧多了几分温暖的力量。
说到抚时感事,有个常见的误区是认为这等同于消极抱怨。实际上,就像春雨既会打湿屋檐,也能滋润新芽,对时事的感慨本身蕴含着反思的能量。我常去的茶楼老板就深谙此道,他在保留传统茶艺的同时,开发了年轻人喜欢的冷泡茶包,用他的话说:“守着老手艺不是把自己关进博物馆,而是让老树发新枝。”
有趣的是,不同代际的抚时感事往往呈现不同面貌。长辈们聚会时爱说“今非昔比”,年轻人刷着短视频却会感慨“童年杀”。上周在地铁里听见两个中学生对话,一个说“现在连校门口奶茶店都扫码点单了”,另一个接话:“可不是嘛,以前攒硬币买珍珠奶茶的日子就像上辈子。”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反而让不同年龄层的人找到了情感链接的通道。
站在时代更迭的十字路口,与其说我们在感怀失去的,不如说是在确认拥有的。那些脱口而出的成语,那些会心一笑的瞬间,都在提醒我们:变化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带着时光馈赠的礼物继续前行。就像老家巷口新开的便利店,虽然没了当年的玻璃弹珠,但冰柜里依然放着我们最爱的老冰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