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ào xǐ bù bào yōu
成语解释: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实际上是说假话
成语出处: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过去报喜不报忧,现在也报忧了,这就可以医治自满和麻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假话
繁体字形:報喜不報憂
英文翻译:Report happiness but not worry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喜:1.快乐;高兴:狂喜。喜出望外。笑在脸上,喜在心里。2.可庆贺的;可庆贺的事:喜事。贺喜。报喜。3.称怀孕为“有喜”。4.爱好:好大喜功。喜新厌旧。5.某种生物适宜于什么环境;某种东西适宜于配合什么东西:喜光植物。海带喜荤,最好跟肉一起炖。6.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忧:1.忧愁:忧闷。忧伤。2.使人忧愁的事:忧患。高枕无忧。3.担心;忧虑:杞人忧天。忧国忧民。4.指父母的丧事:丁忧。5.姓。
大伙儿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比如你朋友兴冲冲跟你说:“我最近升职加薪啦!”结果转头发现他压根没提项目搞砸被领导骂的事儿。哎,这不就是典型的“报喜不报忧”嘛!
那为啥总有人爱这么干呢?说白了就是图个表面光鲜。就像过年回家亲戚问工资,有人会吹嘘“月入五位数”,其实房租都差点交不上。这种操作短期能保住面子,但长期就像吹气球——早晚得爆,你说是吧?
举个职场例子更带劲。前阵子我同事老张跟老板汇报:“客户对我们的新方案非常满意!”结果第二天甲方就发来了投诉邮件。这就好比只给人看孔雀开屏的正面,死活不让人绕到背后看屁股——真实情况往往藏着你意想不到的细节。
不过话又说回来,完全不说坏事就真的好吗?我邻居王婶总跟儿女说“家里都好”,结果上周水管爆了差点水漫金山。要我说啊,遇到困难该开口还得开口,藏着掖着反而容易误事。就像吃火锅光涮肉不吃菜,营养肯定不均衡嘛!
这里头其实有个关键问题:啥时候该报喜,啥时候该说忧?我的经验是,重要决策前必须全盘托出。好比你要投资朋友开的奶茶店,不能只听他说“天天排队”,还得问清楚有没有被食药监抽查过。毕竟做生意就像走钢丝,光看风景不看脚下准要摔跟头。
说到底,报喜不报忧就像美颜相机,偶尔用用无伤大雅,但要是真把十级磨皮当现实就麻烦了。人生这场大戏,酸甜苦辣都是戏码,该亮绝活时别藏着,该喊NG时也别硬撑。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给大家提个醒儿,下次遇到只说好事的主儿,不妨多问句:“还有啥新鲜事儿没?”保不齐能听到更真实的故事。毕竟生活这坛老酒,要品得出酱香也得受得住苦涩,才算真正咂摸出滋味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