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ī tóu gài nǎo
成语解释:盖:压。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打击、冲击、批评等)来势很猛。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四回:“夺过士兵手里的棍棒,劈头盖脸便打。”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指正对着头部
繁体字形:披頭蓋腦
英文翻译:Head over head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盖:[gài]1.有遮蔽作用的东西:盖子。锅盖。瓶盖。膝盖。天灵盖。2.伞:雨盖。3.由上往下覆,遮掩:覆盖。遮盖。掩盖。盖浇饭。4.压倒,超过:盖世无双。5.方言,超出一般地好:这本书真叫盖!6.用印,打上:盖章。盖戳子。7.造(房子):盖楼。翻盖。8.方言虚词(a.发语词,如“盖闻”;b.表大概如此,如“盖近之矣”;c.连词,表示原因,如“有所不知,盖未学也”)。[gě]1.古地名,在今中国山东省沂水县西北。2.姓。盖[盖,读音作gě(ㄍㄜˇ)、亦可读音作gà(ㄍㄚˋ)、gài(ㄍㄞˋ)、guó(ㄍㄨㄛˊ)]、guō[hé]古同“盍”,文言虚词,何不。
脑:1.高等动物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在颅腔里,主管感觉和运动。人脑又是思想记忆等心理活动的器官:脑髓。脑子(a.脑;b.指思考、记忆等能力)。脑筋。脑海。脑际。脑壳。脑颅。脑神经。脑下垂体。脑积水。脑溢血。电脑。2.头:脑袋。脑壳。头昏脑胀。脑满肠肥。3.形状或颜色像脑的东西:豆腐脑儿。4.指从物体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樟脑。薄荷脑。
提到"披头盖脑"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它到底形容什么场景?其实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描述突如其来的批评或指责,就像被一盆水从头浇到脚,让人措手不及。比如:"老板突然推门进来,披头盖脑就是一顿训斥,说报表数据错得离谱。"
那这个成语和"劈头盖脸"有什么区别呢?虽然意思相近,但"披头盖脑"更强调覆盖全身的压迫感。比如在家庭场景中:"孩子打翻牛奶后,母亲披头盖脑的唠叨持续了半小时,从卫生习惯说到人生规划。"这种用法既保留了原意的冲击性,又增添了生活化的幽默感。
为什么人们偏爱用这类成语?我认为这反映了语言的形象化需求。当说"领导披头盖脑布置任务"时,听众瞬间就能联想到任务像暴雨般密集落下的画面,比平铺直叙更有感染力。不过要注意使用场合,在正式文件中还是直接说明具体情况更妥当。
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个成语在网络时代衍生出新用法。比如形容信息轰炸:"刚打开手机,各种推送通知披头盖脑涌进来。"这种演变说明语言始终在动态发展,只要表意准确,成语也能焕发新活力。
使用时有个小技巧:搭配具体动作会让表达更生动。试比较两种说法:"他批评了我"和"他披头盖脑砸过来十多个问题"。后者不仅传达出批评的强度,还暗示了对方的急切情绪,让语言顿时有了镜头感。
最后要提醒的是,语言终究是沟通工具。就像暴雨虽然猛烈,但雨后常有彩虹,披头盖脑的批评若能带来改进,也不失为成长的契机。关键是用恰当的表达传递真实意图,让沟通真正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