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ā
  • dài
  • su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ī jiā dài suǒ

成语解释:见“披枷带锁”。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正行时,忽见有十数个和尚,一个个披枷戴锁,沿门乞化。”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受刑等

繁体字形:披枷戴鎖

英文翻译:in a cangue

披枷戴锁的意思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枷:旧时套在罪犯脖子上的刑具,用木板制成:披枷带锁。

戴:1.把东西加在头、脸、颈、胸、臂、手等处:戴帽子。戴眼镜。戴红领巾。戴手套。2.头上顶着;承当着:披星戴月。戴罪立功。3.拥护;尊敬:爱戴。感戴。

锁:1.安在门窗、器物等的开合处或连接处,使人不能随便打开的金属器具,要用钥匙、密码、磁卡等才能打开。2.用锁把门窗、器物等的开合处关住或拴住:锁门。把箱子锁上。双眉深锁。愁眉锁眼。3.形状像锁的东西:石锁。4.锁链:枷锁。5.缝纫方法,用于衣物边缘或扣眼儿上,针脚很密,线斜交或钩连:锁边。锁眼儿。6.姓。

成语评论

披枷戴锁”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身上戴着枷锁,常用来形容人被束缚、无法自由行动的状态。但具体怎么用它造句?生活中哪些场景能体现这种“无形的枷锁”?咱们不妨边举例边思考。

比如职场中的过度压力。有人可能会说:“天天加班到凌晨,感觉像披枷戴锁,连周末都喘不过气。”这里的“枷锁”其实是超负荷的工作量。为什么明明没有真实的镣铐,人却觉得被捆住了?核心在于,心理上的压迫感有时比物理限制更让人窒息。这时候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想:主动调整任务优先级,反而能给自己“解绑”。

再看现代人的手机依赖。“刷短视频两小时,放下手机反而空虚——这电子枷锁什么时候戴上的?”这种句子既点出了行为惯性,又带着自嘲的幽默感。其实很多人没意识到,习惯性动作才是最牢固的锁链。我的观察是:试着每天留半小时完全离线,或许能撬开这层“软性束缚”。

人际关系里的复杂期待也常见。“亲戚们催婚的说辞,像给我披了层隐形的枷。”这里既保留了成语的意象,又带出社会压力问题。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别人的看法会成为枷锁?或许关键在于自我认同的坚定程度。当人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时,外界的噪音就自动降级了。

教育场景同样适用。“标准化考试就像给学生披枷戴锁,创新思维都被框住了。”这个例子引发对教育方式的反思。但换个思路想,枷锁有时也能成为训练专注力的工具?我的观点是:关键不在于有无限制,而在于能否在限制中找到突破口——就像带着镣铐跳舞,反而能跳出独特韵律。

说到底,“披枷戴锁”不只是描述困境,更是提醒我们审视生活中的各种“隐形镣铐”。有些枷锁需要奋力挣脱,有些则需要与之共处并转化。保持清醒的认知和灵活的心态,或许就是解开这些锁扣的万能钥匙。

披枷戴锁的造句

  1. 造句 林冲一路上披枷戴锁,备受折磨。
  2. 造句 而我所看见的征兆就是夫的刀刃和兽人们披枷戴锁!
  3. 造句 尽管生活的磨砺慢慢使我们如同披枷戴锁,但有时一次濒死的经历就足以让我们从这些枷锁中解脱出来。
  4. 造句 贪婪终于使他沦为了披枷戴锁的罪犯.
  5. 造句 正行时,忽见有十数个和尚,一个个披枷戴锁,沿门乞化,着实的蓝缕不堪。
  6. 造句 我实在无法理解一个披枷戴锁的人是怎么把一个一身轻松的人一下子就办成了一根木桩的;我也无法理解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人为什么竟然可以这样肆无忌惮。
  7. 造句 檀道济披枷戴锁,被狱卒推搡而来,一见刘义康,他笑道:“看来道济今天要吃的是鸿门宴啊!”。
  8. 造句 你们都听到了萨满法师的预言了,萨满法师说要等待征兆。而我所看见的征兆就是屠夫的刀刃和兽人们披枷戴锁!
  9. 造句 悲于自己无能无奈,眼睁睁的看着父亲惨死于敌人刀下作的那身首异处的无名冤魂,只剩得年事已高的祖父和老管家披枷戴锁受得万千的苦。

"披枷戴锁"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