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u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ī zī xuē fà

成语解释:缁:黑色僧衣。剃去头发披上僧衣。指出家为僧尼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7卷:“何不舍离爱欲,披缁削发,就此出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出家

繁体字形:披緇削發

英文翻译:Cut hair

披缁削发的意思

披:1.覆盖或搭在肩背上:披着斗篷。披星戴月。2.打开;散开:披卷。纷披。3.(竹木等)裂开:这根竹竿披了。

缁:黑色:缁衣。

削:[xuē]义同“削(xiāo)”。专用于复合词:削减。剥削。[xiāo]用刀斜着去掉物体的表层或一截:削果皮。把坏的一截削掉。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成语评论

披缁削发”这个成语总让人联想到古装剧里的场景——主角褪去锦衣华服,换上粗布僧衣,剃去三千烦恼丝,在晨钟暮鼓中开启新人生。不过您有没有想过,古人为何要用“换衣服剃头发”来象征彻底改变生活方式?

来看个具体例子:明代小说《醒世恒言》中,富商李甲因家族遭难,突然“披缁削发入空门,青灯古佛了余生”。这里不仅描绘了外在形象的变化,更暗含着他与过去奢靡生活的决裂。就像现代人常说“换个环境重新开始”,古人则是通过改变服饰发型这种视觉符号,向外界宣告人生轨迹的转折。

有人可能会问:剃个头发真有这么强的象征意义吗?其实在古代社会,头发承载着特殊文化密码。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束发,女子十五岁及笄盘发,头发与人的社会身份深度绑定。当有人主动削去头发,相当于撕掉了自己的“社会标签”,这种视觉冲击比口头声明更具说服力。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就像现在年轻人常说的“重启人生”,虽然不用真的剃光头,但辞职考研、转行创业这些选择,本质上都是某种形式的“披缁削发”。不同的是,古人通过改变外在彰显决心,现代人更注重内在状态的革新。这种演变恰恰说明,追求新生的渴望从未改变,只是表达方式与时俱进。

下次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重大转折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改变不在于外在形式的颠覆,而在于内心是否做好了迎接新阶段的准备。就像山间的小溪改道,表面看水流方向变了,实质是整条水系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路径。

"披缁削发"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