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ǒ yuè pī fēng
成语解释:抹:细切;批:薄切。用风月当菜肴。指吟啸风月,清高自赏
成语出处: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贫家何以娱客,但知抹月批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抹月批風
英文翻译:with sliced moon and wind
抹:[mǒ]1.涂:涂抹。抹粉(喻美化或掩饰)。抹黑(喻丑化)。抹子(瓦工用来抹灰泥的器具。亦称“抹刀”)。2.揩,擦:抹拭。哭天抹泪。3.除去,勾掉,不计在内:抹煞。4.轻微的痕迹:“林梢一抹青如画”。一抹余晖。[mò]1.把和好了的泥或灰涂上后弄平:抹墙。抹石灰。2.紧靠着绕过去:抹头。抹身。3.用手指轻按,奏弦乐指法的一种。[mā]1.擦:抹桌子。2.按着向下移动、除去:抹不下脸来(碍于脸面或情面)。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批:1.用手掌打:批颊(打嘴巴)。2.刮;削。3.对下级文件表示意见或对文章予以批评(多指写在原件上):批示。批改。审批。批公文。4.批判;批评:批驳。挨了一通批。5.大量或成批(买卖货物):批发。批购。6.指批发或批购:批了点儿货。7.用于大宗的货物或多数的人:一批纸张。今年第一批到边疆去的同学已经出发。8.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线批儿。麻批儿。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抹月批风”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玄乎,到底啥意思?其实它原指文人用风月当素材写文章,后来引申为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应对难题。比如朋友吐槽工作压力大,你回一句:“我这人只会抹月批风,要不咱边吃火锅边聊?”你看,既化解了尴尬,又转移了注意力。
为什么现代人需要这种表达方式呢?举个例子,公司开会时方案被否,同事突然来句:“看来咱们得修炼点抹月批风的本事啊。”这话既承认了现实,又暗示换个思路解决问题。这种智慧就像给严肃场合开了扇透气窗,让紧绷的气氛瞬间松弛下来。
有个真实案例:去年小区物业费涨价,业主群里炸锅。王阿姨突然发了段顺口溜:“抹月要抹十五圆,批风当批东南风,物业若想收钞票,先把路灯修修通。”原本剑拔弩张的群聊顿时笑倒一片,最终物业主动提出分阶段调价。你看,幽默的力量比硬碰硬管用多了。
可能有人问:这不就是耍嘴皮子吗?其实不然。真正的抹月批风需要两种能力:对现实的精准观察+跳出框架的想象力。就像画家能把乌云画成棉花糖,善于抹月批风的人总能在困境里找到新视角。我个人觉得,这不仅是语言艺术,更是种心理调节能力。
试着观察生活里的对话场景,你会发现有趣的现象:那些总能把棘手话题聊成段子的人,往往人际关系更融洽。当然要注意分寸,就像做菜讲究火候,幽默过了头容易变油腻。关键是把尖锐问题裹上糖衣,既传达态度又不伤和气。
下次遇到尴尬场面时,不妨试试这招。比如被问年终奖发了多少,可以眨眨眼说:“正要请教您呢,听说最近流行用虚拟货币发工资?”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回应,既保护隐私又活跃气氛。语言就像魔术师的手帕,懂得抖包袱的人,永远不缺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