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āi xī bǔ dōng
成语解释:见“拆东补西”。
成语出处:唐·寒山《诗》:“虽乃得如斯,有为多患累,与道殊悬运,拆西补东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穷于应付
繁体字形:拆西補東
英文翻译:resort to a makeshift solution
拆:[chāi]1.把合在一起的打开或分开:拆信。拆卸。2.拆毁:拆房。[cā]〈方〉排泄(大小便)。
西: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落下去的一边:西面。河西。往西去。夕阳西下。2.(Xī)西洋;内容或形式属于西洋的:西餐。西医。西服。西式。学贯中西。3.姓。
补:1.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修补:缝补。补牙。补袜子。修桥补路。2.补充;补足;填补(缺额):弥补。增补。补选。候补。缺什么补什么。3.补养:滋补。补品。身体虚,需要好好补一补。4.利益;用处:补益。不无小补。空言无补。5.姓。
东:1.方位词。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太阳升起的一边:东边儿。东方。东风。东城。城东。大江东去。2.主人(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东。股东。东家。3.东道:我做东,请你们吃饭。4.姓。
“拆西补东”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拆掉西边的东西去补东边的窟窿,比喻用临时的方法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更多麻烦。比如有人为了还信用卡,不惜借钱贷款,结果债务越滚越大——这就是典型的“拆西补东”。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做真的有用吗?”短期看,确实能缓解压力。比如小明为了交房租,偷偷挪用了孩子的教育存款,暂时保住了房子。但长期来看,孩子的学费缺口会变成一个更难填的坑。这说明,“拆西补东”虽然能应急,却治标不治本。
生活中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公司为了完成季度业绩,把明年预算提前花掉;或者政府为刺激经济大量印钞,却导致通货膨胀。这些行为背后都有一个共同逻辑:用未来的资源解决眼前的问题。但就像玩多米诺骨牌,推倒第一块时,很难预料最后一块会倒向哪里。
我个人认为,“拆西补东”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比如疫情期间,许多国家发放补助金救急,虽然增加了财政赤字,但保住了民生。这种情况下,“拆”与“补”反而成了必要的生存策略。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是否使用这种方法,而在于是否同步规划长期解决方案。
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决定是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仅仅转移了问题?如果必须“拆西补东”,记得同时给西边的缺口打上补丁。毕竟,真正的智慧不是逃避循环,而是在循环中找到向上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