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ān gōng dā jiàn
成语解释:拈:用手指夹住。一手握弓,一手将箭放在弦上,准备发射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作战等
繁体字形:拈弓搭箭
英文翻译:To grasp a bow and build an arrow
拈:用手指头夹;捏:信手拈来。注:拈,旧又读niǎn,同“撚”“捻”,义为“用手指搓”。《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据此将“撚”处理为“拈”的异体字。但今天“用手指搓”的意义多使用“捻”,而在“拈”字下只注niān音,义为“用手指夹取”。因此,今天“拈”(niān,用手指夹取)与“撚”(niǎn,用手指搓)音义都不同,二者已不存在异体关系,不再将“撚”作为“拈”的异体字。
弓: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弓箭。弹弓。左右开弓。一张弓。2.(弓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弓儿。3.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5尺。也叫步弓。4.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1弓等于5尺。5.使弯曲:弓背。弓着腰。弓着腿坐着。6.姓。
搭:1.支;架:搭桥。搭棚。喜鹊在树上搭了个窝。2.把柔软的东西放在可以支架的东西上:把衣服搭在竹竿上。肩膀上搭着一条毛巾。3.连接在一起:两根电线搭上了。前言不搭后语。搭伙。搭街坊。4.凑上;加上:把这些钱搭上就够了。这个工作不轻,还得搭上个人帮他才成。差点儿连命也给搭上。5.搭配;配合:粗粮和细粮搭着吃。大的小的搭着卖。6.共同抬起:把桌子搭起来在下面垫上几块砖。书柜已经搭走了。7.乘;坐(车、船、飞机等):搭轮船到上海。搭下一班汽车。搭国际航班。
箭:1.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现代射箭运动用的箭一般用钢、铝合金、塑料等制成。2.指箭能射到的距离:一箭之遥。半箭多路。
“拈弓搭箭”这个成语听起来挺有画面感,但具体该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公司年度竞标会上,小李提前三个月研究对手策略、优化方案,领导夸他“真是拈弓搭箭,万事俱备”。这里既强调了“提前准备”,又暗示了“随时行动”的果断。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未雨绸缪”有啥区别?其实两者都讲准备,但侧重点不同。比如你看到邻居在台风季前加固窗户,可以说他“未雨绸缪”;而运动员在起跑线调整呼吸等待发令枪,这时候用“拈弓搭箭”更贴切——前者是防御性准备,后者是主动出击前的蓄势。
生活中这种状态其实无处不在。去年我帮朋友策划求婚,提前选场地、订戒指、约亲友,当天却因为紧张反复检查每个细节。朋友笑我说:“你这哪是求婚,简直像在拈弓搭箭打硬仗!”这个调侃反而点出关键:充分的准备能消除不确定性,但也要避免过度紧张失去自然。
现代人总说“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倒觉得“拈弓搭箭”更强调动态平衡。就像网红直播前测试设备、准备话术,既要扎实准备,又得保持随时应对突发状况的灵活性。毕竟现实不像射箭训练场,哪有百分百按剧本走的事?
下次遇到重要时刻,不妨想想这个动作:右手稳稳搭箭,左手轻拈弓弦,眼神聚焦目标但呼吸平稳。这种带着松弛感的准备状态,或许才是应对挑战的最佳姿势。当别人问起你的成功秘诀,或许可以笑着回一句:“不过是学古人拈弓搭箭,该使劲时别犹豫,该放松时别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