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ā dà qí zuò hǔ pí
成语解释: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成语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找保护伞
繁体字形:拉大旗作虎皮
英文翻译:use the great banner as a tiger-skin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落”(là)。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旗:1.旗子:国旗。红旗。挂旗。2.指八旗:汉军旗。3.属于八旗的,特指属于满族的:旗人。旗袍。4.八旗兵驻屯的地方,现在地名沿用:正黄旗。5.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6.姓。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皮:1.人或生物体表面的一层组织:牛皮。荞麦皮。碰掉了一块皮。2.皮子:皮箱。皮鞋。皮袄。3.包在或围在外面的一层东西:包袱皮儿。新书最好包上皮儿。4.(皮儿)表面:地皮。水皮儿。5.(皮儿)某些薄片状的东西:铅皮。豆腐皮儿。6.有韧性的:皮糖。7.酥脆的东西受潮后变韧:花生放皮了,吃起来不香了。8.顽皮:调皮。这孩子真皮。9.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老挨说,他早就皮了。10.姓。
“拉大旗作虎皮”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接地气:用别人的名头给自己撑场面。比如职场上有人张口闭口“领导说的”,实际是自己想推动某个方案,这就是典型的“借势壮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总有人喜欢“拉大旗”?答案藏在人性需求里。想象一个实习生要说服团队采纳新点子,如果直接说“我认为”,可能被质疑经验不足;但若提到“这是总监上次开会提到的方向”,说服力瞬间翻倍。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对权威的天然信任,也有规避风险的潜意识。
有个真实案例:某初创公司推出新产品时,海报上赫然印着“与某国际品牌战略合作”。消费者以为强强联手,实际只是用过对方云服务。这种包装本身不算欺骗,但过度依赖“大旗”可能适得其反——当用户发现真相,信任感可能崩塌得比建立时更快。
我个人观察到,适度“借势”是生存智慧,但长期要靠真本事。就像竹子攀着大树生长,终究要自己扎根才能成林。那些总把“我认识某某大佬”挂嘴边的人,往往在需要真刀真枪解决问题时露怯。
换个角度看,“大旗”本身也有两面性。培训机构标榜“名师辅导”吸引学员,若确有干货,就是良性借力;若纯属虚构,就成了虚假宣传。关键在于“旗”与“皮”之间是否存在真实关联,以及使用者是否具备与之匹配的能力。
生活中处处可见这种智慧的运用。朋友推荐餐厅时说“美食博主都打卡过”,父母教育孩子时强调“老师说的要早睡”,本质上都在借用第三方权威增强说服力。只要不越界变成招摇撞骗,这种策略就像炒菜加味精——适量提鲜,过量伤身。
真正的高手,懂得何时该扬旗,何时该收旗。他们明白:虎皮终归是装饰,真老虎从来不需要披皮。当一个人既能巧妙借势,又能持续精进自身,才是把成语活用到了精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