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ǎi
  • cuī
  • c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ā bǎi cuī cáng

成语解释:拉:摧折;捭:两手排击;摧藏:挫伤。指摧伤挫折。

成语出处:晋·左思《吴都赋》:“莫不衄锐挫芒,拉捭摧藏。”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拉捭摧藏

英文翻译:Playing chess and destroying Tibet

拉捭摧藏的意思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là)。

捭:分开:纵横捭阖。

摧:折断;破坏:摧折。摧毁。无坚不摧。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成语评论

提到“拉捭摧藏”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会感到陌生。它出自《庄子·胠箧》,原指用强力拆开箱子、破坏隐藏的机关,后来引申为“用手段揭露或摧毁隐藏的事物”。比如在职场中,如果某个部门长期掩盖问题,上级领导通过深入调查和公开讨论,最终让真相浮出水面——这就有点像“拉捭摧藏”的现代应用。

为什么这个成语值得关注? 因为它揭示了“隐藏与揭露”的永恒矛盾。比如一个团队项目中,有人故意隐瞒进度延误,导致整体计划受阻。这时候如果负责人主动沟通、梳理问题节点,就是在实践“拉捭摧藏”的智慧:不回避矛盾,而是直面问题核心。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发现邻居家总在深夜发出奇怪声响,他本可以选择视而不见,但最终通过友好询问得知是水管老化漏水。这种主动“揭开盖子”的行为,既解决了隐患,又避免了误会——你看,成语并不一定要用在宏大场景里,日常小事也能体现它的价值。

有人可能会问:“强行揭露真相会不会引发冲突?” 我的观察是,关键在于方法和态度。去年公司财务审计时,审计团队没有直接指责部门疏漏,而是用数据比对和流程复盘逐步还原事实。这种既保持专业又留有沟通余地的做法,正是“拉捭摧藏”的高阶运用:拆解问题时不带攻击性,重在解决问题本身。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科技领域也有映射。比如网络安全中的“白帽黑客”,他们通过模拟攻击找出系统漏洞,本质上就是在用“摧藏”手段保护信息安全。这让我想到:事物的两面性往往取决于使用者的动机——工具本身没有善恶,人才是决定方向的关键。

最后分享一个个人观点:与其把“拉捭摧藏”单纯看作对抗性策略,不如理解成“主动建立透明机制”。就像小区业主群最近推行的“公共事务公示制”,定期公开物业收支明细,反而减少了猜忌。有时候,提前打开“箱子”比事后拆解更重要,这可能就是古老智慧给现代人的启发。

"拉捭摧藏"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