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ā xián sàn mèn
成语解释:说闲话,闲聊解闷。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拉閑散悶
英文翻译:To relax
拉:[lā]1.用力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跟着自己移动:拉锯。拉纤。把车拉过来。2.用车载运:平板车能拉货,也能拉人。3.带领转移(多用于队伍):把二连拉到河那边去。4.牵引乐器的某一部分使乐器发出声音:拉胡琴。拉手风琴。5.拖长;使延长:拉长声音说话。快跟上,不要拉开距离!6.拖欠:拉亏空。拉下不少账。7.抚养:他母亲很不容易地把他拉大。8.帮助:人家有困难,咱们应该拉他一把。9.牵累;拉扯:自己做的事,为什么要拉上别人?10.闲谈:拉话。拉家常。11.排泄(大便):拉屎。拉肚子。[lá]刀刃与物件接触,由一端向另一端移动,使物件破裂或断开;割:把皮子拉开。手上拉了个口子。“剌”[lǎ]见〖半拉〗、[là]同“落”(là)。
闲:1.没有事情;没有活动;有空(跟“忙”相对):游手好闲。我没工夫,你找小杨吧,她闲着呢。2.(房屋、器物等)不在使用中:闲房。不让机器闲着。3.闲空儿:农闲。忙里偷闲。4.与正事无关的:闲谈。闲话。5.姓。
散:[sàn]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sǎn]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散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黄散。避瘟散。
闷:[mèn]密闭;不透气:闷葫芦。闷子车。[mēn]1.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闷热。打开窗户吧,房里太闷了。2.使不透气:茶刚泡上,闷一会儿再喝。3.不吭声;不声张:闷头儿。闷声不响。4.声音不响亮:他说话闷声闷气的。5.在屋里呆着,不到外面去:他整天闷在家里看书。
“拉闲散闷”这个词听着挺接地气,说白了就是找点乐子打发时间、缓解无聊。比如有人喜欢饭后在小区遛弯,和邻居扯几句家长里短,这就叫“消磨时光”;还有人周末约朋友打牌喝茶,边嗑瓜子边聊八卦,这算不算“打发寂寞”?其实这些场景都藏着成语的影子。
举个例子,“谈天说地”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漫无边际地闲聊,但背后藏着人际交往的智慧。比如同事午休时凑在一起吐槽天气太热,或者回忆上学时的糗事,这种看似没营养的对话,反而能让人暂时忘记工作压力。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闲聊真的有用吗?”其实心理学早就证实,适度的社交互动能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就像给情绪做了个免费按摩。
再来看“东拉西扯”这个略带贬义的词,换个角度想其实挺有意思。上周我在咖啡厅听见两个阿姨聊天,从菜价上涨聊到孙子考重点高中,话题跳跃得像坐过山车。但她们笑得前仰后合的样子,恰好说明这种无目的的闲聊本身就是解压良药。我倒是觉得,现代人太追求“高效社交”,反而失去了这种即兴对话的乐趣。
说到个人体验,我更喜欢“忙里偷闲”的状态。上个月赶项目加班到凌晨,抽空和值班保安聊了十分钟养鹦鹉的心得,那种跳出工作框架的轻松感,比喝两杯咖啡还提神。这让我想到另一个成语——“张弛有度”,紧绷的皮筋需要偶尔松一松,人的精神何尝不是这样?
最近发现年轻人流行说“摆烂”,表面看是消极抵抗,细想或许也是种自我保护。就像“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古人智慧,在快节奏生活中主动制造空白时段,刷刷短视频、拼会儿乐高,这种看似“无意义”的行为,反而能重启大脑的创造力。下次当你觉得生活像拧紧的发条,不妨试试“破罐子破摔”——当然不是真摔,而是给自己喘口气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