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
  • kǒu
  • jì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 kǒu jìn yǔ

成语解释:拑:同“钳”,用东西夹住。闭口不言。形容保守秘密不说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2回:“今日贾政在席上也自拑口禁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闭口不言

繁体字形:拑口禁語

英文翻译:Forbidden speech

拑口禁语的意思

拑:同“”。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禁:[jìn]1.明令取消;制止:严禁走私。2.拘押:监禁。3.法律或习惯所不允许的事:犯禁。违禁物品。4.皇帝的住处:宫禁。紫禁城。[jīn]1.受得住;耐(用):禁得起考验。这件衣服禁穿。2.忍住:不禁大笑。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成语评论

拑口禁语”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严肃,但生活中其实挺常见。举个例子:公司开会时,小李明明发现方案有漏洞,却因为怕得罪领导选择沉默。这时候同事小王突然开口:“我觉得数据模型可能需要再验证一次。”结果讨论后发现,小王的建议确实避免了潜在风险。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同样发现问题,小李选择“拑口禁语”,小王却主动表达?

其实这种差别往往和场景有关。比如家庭聚餐时,表弟不小心打碎花瓶,全家人突然集体“拑口禁语”。奶奶这时笑着打圆场:“碎碎平安嘛,正好换个新花瓶。”你看,这时候的沉默反而成了避免尴尬的默契,而打破沉默的人用幽默化解了紧张。

不过有个现象挺有意思:现在年轻人似乎更敢于打破“拑口禁语”。朋友聚会时,当大家刻意回避某个敏感话题,总会有人突然说:“其实这事咱们可以摊开聊聊。”这种主动破冰的行为,往往能让对话更深入。但要注意的是,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什么时候该勇敢发声?我的观察是:当沉默可能伤害他人或影响公平时,表达比沉默更有价值。

工作中遇到过这样的例子:新同事在项目复盘会上欲言又止,最后私下跟我说:“其实上周我就发现流程问题,但怕别人觉得我多事。”这让我想到,很多职场新人容易陷入“拑口禁语”的误区。事实上,用“我观察到…”或者“或许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表达方式,既能提出建议又不显突兀。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就像水闸——完全紧闭可能憋出内伤,完全放开又可能引发洪水。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在“拑口禁语”和坦诚交流之间找到平衡点。下次遇到想说又不敢说的情况,不妨先问自己:这个沉默,究竟是在保护什么?又在阻碍什么?

"拑口禁语"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