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ài
  • shǒu
  • sh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ài shǒu qǐ shǒu

成语解释:拜手:作揖;稽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用于书信向对方表示敬意

成语出处:《尚书·益稷》:“皋陶拜手稽首。”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古代的礼节

繁体字形:拜手稽首

英文翻译:Kowtow to the head

拜手稽首的意思

拜:[bài]1.过去表示敬意的礼节:对拜。叩拜。跪拜。引恭敬地:拜托。拜访。拜望。拜请。[礼拜]宗教徒对神敬礼或祷告。转周、星期的别称。2.行礼祝贺:拜年。拜寿。3.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结成某种关系:拜将。拜师。[bái][拜拜](外)再见。引结束某种关系。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稽:[jī]1.停留:稽留。稽延。2.考核:稽查。无稽之谈。3.计较:反唇相稽。[qǐ]1.〔稽首〕2.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也称稽首。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成语评论

哎呦,你瞅瞅这“拜手稽首”四个字,乍一听是不是感觉像古代电视剧里的台词?说白了,这就是古人行礼的一种动作——先拱手弯腰,再以头触地,表达对长辈或上位者的尊敬。比如《礼记》里就有记载:“拜手稽首,礼之至也。”你品,这动作搁现在可能有点夸张,但搁古代那可是最高规格的礼节。

这时候有人要问了:“这成语现在还能用吗?”嘿,别说,还真有用武之地!比如描述一位书法家对传统文化的敬重:“老先生接过祖传的笔墨,对着案台拜手稽首,仿佛在触摸千年前的文脉。”你看,这么一用是不是立马让画面有了仪式感?

不过啊,咱也得琢磨琢磨:为啥现代人很少用这种大礼了?说白了,社会结构变了嘛!过去讲究“君臣父子”的等级,现在更推崇平等交流。但话说回来,这种词儿放在特定场景里反而能凸显文化厚度。比如写历史小说时,一句“将军凯旋后向着王座拜手稽首”,分分钟让人感受到皇权的威严。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人虽然不用跪拜礼,但换个形式照样能表达敬意。比如毕业典礼上学生给老师鞠躬,或者新人婚礼时给父母敬茶,这不就是新时代的“拜手稽首”吗?所以说啊,传统文化不是非得原样照搬,关键得理解精神内核。

不过我个人觉着吧,这些老词儿就像古董瓷器,平时用不上,但摆在博物馆里就是文明的见证。就像“拜手稽首”这种成语,虽然日常交流用不着,但要是哪天在文献资料里碰见,咱至少能明白古人是怎么表达敬意的。这不就是文化传承的意义嘛!

最后给大伙儿提个醒:下次看到冷门成语别急着划走,说不定背后藏着有趣的故事。就像“拜手稽首”,看似过时的礼仪,其实蕴含着中华文化对礼节的重视。咱们现在虽然不磕头了,但对师长前辈的尊重,那可是从古至今都没变过的精髓啊!

"拜手稽首"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