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uán tóu chǎn pǐn
成语解释:比喻企业特有的、别人难以胜过的看家产品
成语出处:吴茂盛《驻京办》第十章:“茶籽油爽滑清香、味醇浓厚,营养丰富,乃油中极品,是我们香州著名的拳头产品。”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看家产品
繁体字形:拳頭産品
英文翻译:knockout product
拳:1.拳头:双手握拳。拳打脚踢。2.拳术:打拳。练拳。一套拳。几手好拳。太极拳。3.拳曲:老大娘拳着腿坐在炕上。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产:1.人或动物的幼体从母体中分离出来:产妇。产科。产卵。产下一个男孩儿。2.创造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生产:产销。增产。转产。3.出产:产棉。产煤。东北产大豆。4.物产;产品:土产。特产。水产。5.产业:家产。财产。破产。6.姓。
品:1.物品:商品。产品。战利品。2.等级:上品。下品。精品。极品。3.封建时代官吏的级别,共分九品。4.种类:品种。品类。5.品质:人品。品德。6.辨别好坏;品评:品茶。这人究竟怎么样,你慢慢就品出来了。7.吹(管乐器,多指箫):品箫。品竹弹丝。8.姓。
什么是“拳头产品”?这个词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的招式,其实它指的是企业最核心、最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就像一个人攥紧拳头时,力量会集中在指关节,企业的资源也会向这类产品倾斜。比如某手机品牌每年秋季发布的新机型,往往就是他们的“拳头产品”,承载着技术突破和市场期待。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集中力量做拳头产品?”答案藏在市场竞争的逻辑里。当企业把研发、营销资源汇聚到少数产品上,更容易形成“尖刀效应”。就像火锅店用一道招牌毛肚吸引食客,消费者记住的往往是那个最突出的记忆点。这种策略既能降低用户选择成本,也便于建立品牌认知。
观察商业史会发现,很多成功企业都经历过“拳头产品”的迭代过程。某运动品牌早年靠专业跑鞋起家,后来将技术沉淀转化为休闲鞋品类;某家电企业把电饭煲做到市场占有率第一后,才逐步拓展其他小家电。这印证了商业世界的一个真理:先有深度,才有广度。
但拳头产品真的是万能解药吗?未必。见过太多企业把某个爆款当作“免死金牌”,却忽视了市场需求的变化。就像曾经风靡的翻盖手机,当触屏时代来临,固守旧形态的厂商很快被淘汰。这说明拳头产品需要持续进化,既要保持核心优势,又要敏锐捕捉创新方向。
个人认为,打造拳头产品的本质是回答两个问题:我们最擅长什么?用户最需要什么?当这两个答案产生交集时,商业价值才会真正显现。就像某新能源车企,既发挥三电技术优势,又抓住用户对智能驾驶的需求,这样的产品组合才能既叫好又叫座。
在数字化时代,拳头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缩短。过去一个经典产品可以畅销十年,现在可能三年就会面临迭代压力。这要求企业建立快速反应的创新机制,比如某互联网公司采用的“小步快跑”模式,通过高频次的产品更新保持竞争力。毕竟,今天的拳头产品,明天可能就变成基础配置。
最后想说的是,拳头产品战略既不是起点也不是终点。它更像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路标,提醒经营者:聚焦不等于僵化,专业不妨碍多元。当企业能在核心领域建立护城河,同时保持开放创新的姿态,这个“拳头”才能真正打出组合拳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