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á yī shǒu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拿一手
英文翻译:Take a hand
拿: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把这些东西拿走。2.用强力取;捉:拿下敌人的碉堡。拿住一个小偷。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拿得下来。3.掌握:拿权。拿事。这事儿你拿得稳吗?4.刁难;要挟:这件事谁都干得了,你拿不住人。5.装出;故意做出:拿架子。拿腔作势。6.领取;得到:拿工资。拿一等奖。7.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碱搁得太多,把馒头拿黄了。8.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拿尺量。拿眼睛看。拿事实证明。9.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别拿我开玩笑。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手:1.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2.小巧而便于拿的:手册。手枪。3.拿着:人手一册。4.做某种工作或有某种技能的人:炮手。拖拉机手。能手。选手。5.亲手:手植。手书。6.指本领、手段等:妙手回春。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成语是汉语的精华,但怎么用才不显得生硬?举个例子,“水到渠成”常被用来形容条件成熟后事情自然成功,比如:“他每天坚持练习,获奖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这里的核心在于“积累”而非“运气”,这种表达比直接说“努力终有回报”更有画面感。
有人问:成语和俗语有什么区别?举个对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和“吃亏是福”都讲福祸相依,但前者用故事传递哲理,后者更口语化。比如同事项目搞砸了,你可以说:“塞翁失马,说不定这次失误能发现新机会。”既安慰对方,又点出转机可能。
成语能简化表达吗?当然。比如描述团队合作时,“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团结力量大”更生动。我曾见老板开会时说:“咱们别各自为战,众人拾柴才能烧旺这团火。”瞬间让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如何看待生僻成语?个人认为适度使用是关键。像“饕餮盛宴”这类词,在美食推文中能提升格调,但日常聊天说“这顿饭真丰盛”反而更自然。语言终究是沟通工具,不必为了显摆学问舍本逐末。
有个误区是强行堆砌成语。比如:“他今天真是杯弓蛇影,杞人忧天,弄得草木皆兵。”其实只需选最贴切的那个。就像做菜,放多了调料反而串味。好的表达应该像“画龙点睛”——找准位置,一击即中。
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活用。疫情期间流行的“云办公”“宅经济”,谁说未来不会变成新成语呢?语言本就是流动的河流,既有“水滴石穿”的坚持,也该有“随波逐流”的变通。下次聊天时,试着把“慢慢来”换成“磨刀不误砍柴工”,或许会有意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