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á dāo nòng zhàng
成语解释:挥舞刀枪棍棒。泛指动武。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宝玉一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的天翻地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动武
繁体字形:拿刀弄杖
英文翻译:resort to force
拿: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把这些东西拿走。2.用强力取;捉:拿下敌人的碉堡。拿住一个小偷。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拿得下来。3.掌握:拿权。拿事。这事儿你拿得稳吗?4.刁难;要挟:这件事谁都干得了,你拿不住人。5.装出;故意做出:拿架子。拿腔作势。6.领取;得到:拿工资。拿一等奖。7.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碱搁得太多,把馒头拿黄了。8.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拿尺量。拿眼睛看。拿事实证明。9.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别拿我开玩笑。
刀:1.切、割、削、砍、铡用的工具,一般用钢铁制成:菜刀。镰刀。铡刀。铣刀。一把刀。2.用于劈或刺的兵器:大刀。朴刀。刺刀。3.形状像刀的东西:冰刀。双刀电闸。4.计算纸张的单位,通常一百张为一刀。5.姓。
弄:[nòng]1.手拿着、摆弄着或逗引着玩儿:他又弄鸽子去了。小孩儿爱弄沙土。2.做;干;办;搞:弄饭。这活儿我做不好,请你帮我弄弄。把书弄坏了。这件事总得弄出个结果来才成。3.设法取得:弄点水来。4.耍;玩弄:弄手段。舞文弄墨。[lòng]小巷;胡同(多用于巷名):里弄。弄堂。一条小弄。
杖:1.拐杖;手杖:扶杖而行。2.泛指棍棒:擀面杖。拿刀动杖。
“拿刀弄杖”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气势汹汹、准备动武的样子。举个例子:邻居两兄弟因为宅基地界限闹矛盾,一个抄起锄头,一个举起铁锨,眼看就要拿刀弄杖地打起来,幸亏村长及时赶到才劝住了这场冲突。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是法治社会了,这个成语还有现实意义吗?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类似场景。比如家长会上两位家长为孩子打架事件争执不下,一个拍桌子瞪眼睛,另一个撸袖子要理论,这种剑拔弩张的态势就是"拿刀弄杖"的现代写照。
我认为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的某种本能反应。当遇到矛盾时,肾上腺素飙升会让人下意识采取对抗姿态。就像上周在超市看到的场景:两位顾客为抢购打折商品发生推搡,虽然手里没拿武器,但那种张牙舞爪的状态活脱脱就是现代版的"拿刀弄杖"。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将这种本能转化为建设性沟通?工作中我就见过聪明同事的处理方式:当会议上出现意见冲突,有人开始敲桌子时,他马上笑着提议"咱们先喝口水,换个角度想想"。这种幽默化解法,既消解了火药味,又保住了双方颜面。
观察发现,越是成熟的沟通者,越少陷入"拿刀弄杖"的困境。就像小区里那对老夫妻,有次为装修风格争执,老太太突然掏出年轻时的婚纱照说:"当年你说什么都听我的",老爷子噗嗤笑出声,紧张气氛瞬间消散。这种智慧,可比举着"兵器"对峙高明多了。
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学会用对话代替对抗,用幽默软化尖锐,"拿刀弄杖"会成为博物馆里的成语故事。就像现在年轻人处理矛盾时流行的"表情包大战",用熊猫头贴图互怼,既表达了情绪又不伤和气,这不正是文明进步的可爱模样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