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āi jiā àn hù
成语解释:挨:依次,顺次。一家一户,户户不漏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自从他作了副里长,随着白巡长挨家按户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状语、定语;形容不漏掉一户
繁体字形:挨家按户
英文翻译:House to house
挨:[āi]1.靠近;紧接着:他家挨着工厂。学生一个挨一个地走进教室。2.顺着(次序):把书挨着次序放好。挨门挨户地检查卫生。[ái]1.遭受;忍受:挨饿。挨了一顿打。2.困难地度过(岁月):苦日子好不容易挨过来了。3.拖延:他舍不得走,挨到第二天才动身。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按:1.用手或手指头压:按脉。按图钉。2.止住;搁下:按兵不动。按下不提。3.抑制:按捺。按不住满腔悲愤。4.介词。依照:按劳分配。5.(编者、作者等)加按语:编者按。
户:1.门:门户。夜不闭户。2.人家;住户:户籍。专业户。3.门第:门当户对。4.户头:存户。账户。开户。5.用于家庭:全村有好几百户人家。6.姓。
哎哟,这“挨家按户”的成语到底是啥意思啊?说白了,就是挨个儿走遍每一户人家,一个都不落下。比如社区工作者排查燃气安全,那真是挨家按户敲门提醒:“阿姨您家胶管老化了得换啊!”你品,这词儿天生带着股细致劲儿。
那这成语用起来有啥讲究不?举个反例你听听。比如有人吐槽:“最近总接到推销电话,跟挨家按户扫楼似的,烦不烦啊!”你瞅,虽然动作相似,但用在这儿就带负面色彩了。所以说语境很重要嘛,关键看是办实事还是扰民。
等等,这成语和“走街串巷”有啥区别?咱打个比方就明白啦。志愿者挨家按户送防疫物资,这叫精准到位;快递小哥走街串巷派件,那是大范围覆盖。一个讲究深度,一个侧重广度,您品出这味儿了吧?
要我说啊,这词儿特别适合乡村振兴的场景。驻村干部们挨家按户摸情况,张家缺技术,李家少销路,这才叫真扶贫。不像某些摆拍式走访,转两户就完事儿——那叫糊弄鬼呢!
突然想到个冷知识:古代更夫巡夜也算挨家按户吧?提着灯笼“梆梆”敲,既报时辰又防贼。不过现在有智能安防系统,这事儿倒是越来越少见咯。时代在变,但细致负责的精神永远不过时,您说对吧?
最后唠句实在的,用好这成语得抓住“全覆盖+有温度”这个精髓。就像疫情期间社区送菜,既要保证不漏一户,又要根据各家需求调整物资包。这活儿看着简单,真要干漂亮了可不比写文章容易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