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ān
  • shēn
  • xù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uān shēn xùn yì

成语解释: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捐身徇義

英文翻译:Donate one's life for one's benefit

捐身徇义的意思

捐:1.舍弃;抛弃:捐弃。捐生(舍弃生命)。捐躯。2.捐助:捐献。捐钱。募捐。3.税收的一种名称:车捐。上了一笔捐。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徇:1.依从;曲从:徇情。徇私。2.对众宣示。3.同“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成语评论

捐身徇义”这个词乍一听有点陌生,但其实它和“舍生取义”意思相近,都是指为了正义或信仰甘愿牺牲自己。比如在历史故事中,文天祥拒绝投降元朝,最终慷慨赴死,他的选择就是“捐身徇义”的典型例子。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不要命”的精神吗?其实,这个词的内核并非鼓励盲目牺牲,而是强调在关键时刻坚持原则。比如疫情期间主动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或是冒着危险揭露黑幕的记者,他们用行动证明,“义”可以是对职业责任的坚守,也可以是对社会公义的追求。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邻居家失火,你冲进去救人前先评估自身安全,这不算懦弱;但若明知危险却因责任感选择施救,就是“捐身徇义”的现代版诠释。关键不在于是否付出生命,而在于是否愿意为正确的事承担风险。

我个人认为,这种精神在当下反而更值得探讨。网络上常见“精致利己主义”的论调,但汶川地震时用身体护住学生的老师,重庆山火中逆行的摩托车队,这些真实故事说明,“捐身徇义”从未消失,只是换上了新时代的皮肤——它可能表现为对陌生人的善意,或是对理想的执着。

最后留个思考:当你面对老人跌倒扶不扶、遇到不公是否发声的选择时,其实已经在触碰“义”的边界。不必苛求每个人都成为英雄,但保留那份为正义心跳加速的勇气,或许就是普通人践行这个词的最佳方式。

"捐身徇义"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