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òu zhí wéi xián
成语解释:授:任命。授予职位只限有才德的人
成语出处:唐·薛登《请选举择贤才疏》:“晋、宋之后,只重门资,为奖人求官之风,乘授职惟贤之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用人
繁体字形:授職惟賢
英文翻译:To confer on others
授:1.交付;给予(多用于正式或隆重的场合):授旗。授奖。授权。2.传授;教:讲授。授课。函授。
职:1.职务;责任:尽职。职分。天职。有职有权。2.职位:调职。在职。就职。兼职。撤职。辞职。3.旧时公文用语,下属对上司的自称:职等奉命。4.掌管:职掌。5.只;仅:职此而已。6.姓。
惟:1.同“唯”。2.思想;思考:思惟(现在通常写作思维)。3.文言助词。常用在年、月、日之前:惟八月既望。
贤:1.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贤明。贤达。贤良。2.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圣贤。选贤举能。任人唯贤。3.敬辞,用于平辈或晚辈:贤弟。贤侄。4.姓。
“授职惟贤”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但放到现实生活里,其实就是一句话:谁能干就让谁上。比如一家创业公司急需技术骨干,老板没有提拔自己的亲戚,反而从外部招了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结果项目提前三个月上线。这种“只看本事不看关系”的做法,就是授职惟贤的典型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现实中真能做到“只看能力”吗?举个反例——某传统企业高管位置长期被元老占据,年轻人即便能力突出也难晋升,结果公司市场占有率连年下滑。这说明如果违背授职惟贤的原则,组织就会像生锈的齿轮,越转越吃力。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社区志愿者团队选举。原本大家默认由年长者担任组长,后来有位大学生提出用任务积分制考核,最终通过组织活动次数、解决问题效率等数据选出了最合适的人。这种用量化标准替代主观印象的方式,让“贤能”的定义变得更清晰。
为什么这个概念在现代社会更重要?想象你叫网约车时,平台如果派个刚拿驾照的司机来接单,你敢坐吗?专业领域尤其需要“能者居之”。就像医院绝不会让实习医生主刀心脏手术,重要岗位必须匹配对应的能力门槛。
有趣的是,授职惟贤并不排斥成长性。某互联网大厂有个“火箭计划”,专门挖掘表现出潜力的基层员工,提供定制化培训后快速晋升。这种“看潜力+给机会”的模式,既坚持了能力导向,又避免了论资排辈的僵化。
最后说点个人观察:很多团队矛盾其实源于岗位与能力错配。见过销售冠军被提拔成糟糕的管理者,也见过技术大牛因为不擅沟通而离职。授职惟贤不是万能药,但至少能让合适的人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下次遇到工作分配问题时,不妨先问一句:这个位置放上最合适的人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