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ái
  • c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ái chì yì jǐ

成语解释: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

成语出处:《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动宾式;作主语、补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排斥異己

英文翻译:remove those who disagree with sb.

排斥异己的意思

排:[pái]1.一个挨一个地按着次序摆:排队。排字。把椅子排成一行。2.排成的行列:他坐在后排。3.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连,下辖若干班。4.指排球运动:排坛。中国女排。5.用于成行列的东西:一排子弹。一排椅子。上下两排牙齿。6.一种水上交通工具,用竹子或木头平排地连在一起做成。7.指扎(zā)成排的竹子或木头,便于放在水里运走。8.一种西式食品,用大而厚的肉片煎成:牛排。猪排。9.排演:彩排。这是一出新排的京剧。10.推;推开:排闼(tà)直入。排门而出。[pǎi]用楦子填紧或撑大新鞋的中空部分使合于某种形状:把这双鞋排一排。

斥:1.责备:申斥。驳斥。痛斥。怒斥。2.使离开:排斥。斥逐。3.拿出(钱):斥资。4.扩展:斥地。5.侦察:斥候。斥骑(担任侦察的骑兵)。6.斥卤。

异:1.有分别;不相同:异口同声。大同小异。日新月异。求同存异。2.奇异;特别:异香。异闻。3.惊奇;奇怪:惊异。深以为异。4.另外的;别的:异日。异地。5.分开:离异。异爨(亲属分家)。6.姓。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为人。严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3.姓。

成语评论

说到“排斥异己”,许多人会联想到职场里小团体排挤新同事的场景。比如《史记》中“党同伐异”这个成语,原意就是“支持同类,攻击异己”——就像公司里某个部门只提拔自己人,对提出不同方案的员工冷嘲热讽。这不禁让人想问:为什么人们总害怕与自己不同的人或观点?

有个生动的例子来自《世说新语》里的“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表面看是强调宁做小群体领袖,实际上反映出人们更愿意待在认知舒适区。就像公司开会时,多数人习惯性附和领导意见,某个提出市场风险的新人反而被贴上“负能量”标签。这种现象背后藏着怎样的心理机制?

观察现代职场会发现,“物以类聚”效应尤为明显。某科技公司曾出现部门全员穿格子衫的潜规则,新入职的设计师因为常穿纯色T恤,竟被质疑“缺乏团队精神”。这让我想起《论语》中“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变味解读——当团结变成排除异己的借口,创新活力反而会被削弱。

有趣的是,排斥行为有时以“保护集体”的面目出现。就像学校社团招新时,老成员可能刻意设置难题考验新人“忠诚度”。这种看似维护传统的行为,实则可能错失新鲜血液带来的变革机遇。试想如果唐朝没有接纳胡旋舞等异域文化,长安城还会成为世界文明交融的中心吗?

从个人经验看,排斥异己的本质是认知惰性在作祟。就像刚开始接触新媒体运营时,我也对短视频营销有抵触,直到某次用动画形式讲解财报数据获得意外好评。这个转变印证了《周易》的智慧:“穷则变,变则通”——当我们停止用固有框架筛选信息,反而能找到突破困局的新路径。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区分“坚持原则”与“排斥异己”?某次行业论坛上,有位专家公开质疑人工智能伦理规范,虽然观点尖锐但引发深度讨论。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包容不是无原则妥协,而是建立良性对话机制。就像大海容纳百川却保持盐度平衡,关键在于构建既能兼容差异又有核心共识的生态系统。

排斥异己的造句

  1. 造句 他们专横跋扈,排斥异己,巧取豪夺,屡兴大狱,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2. 造句 他这种打击报复给自己提意见的人,纯粹排斥异己的做法,在单位引起强烈不满。
  3. 造句 排斥异己者并不是明智的做法。
  4. 造句 美国报告指控中国排斥异己,并对少数民族实施压制政策.
  5. 造句 在当代治理主义的精神下,政府不再是排斥异己的垄断者,非政府组织也不是事不关己的局外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是真诚的合作者。
  6. 造句 主义总是一种偏见,甚至是强词夺理,终归是自我扩张,排斥异己。木心 
  7. 造句 奈何经不住利益诱惑,被当初由他亲手招聘的几个中层干部为了排斥异己、以售其奸,以挟天子令诸侯的手段,玩弄于股掌之中。

"排斥异己"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