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é mù rén
成语解释:挖墓穴埋葬死者的人。比喻摧毁旧制度的人
成语出处: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孝子拴拴和几个年轻力壮的掘墓人,现在下墓坑里去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掘墓人
英文翻译:gravedigger
掘:刨;挖:掘地。临渴掘井。
墓:1.坟墓:公墓。烈士墓。扫墓。2.(Mù)姓。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提到“掘墓人”这个成语,许多人会联想到“自掘坟墓”的画面,但它的内涵远比字面更有趣。比如一个公司为了短期利润疯狂压榨员工,结果人才流失、口碑崩塌——这种行为不就是企业给自己“挖坑”吗?
有人可能会问:“掘墓人一定是主观故意的吗?”其实未必。比如父母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能力,这种“爱”反而成了成长的阻碍。善意也可能变成掘墓工具,关键要看行为是否违背客观规律。
历史故事里藏着不少典型例子。明朝崇祯皇帝频繁更换将领、猜忌忠臣,看似在巩固权力,实则瓦解了军队凝聚力,最终加速王朝灭亡。这提醒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如果脱离实际,越努力反而离目标越远。
生活中如何避免成为自己的掘墓人?有个朋友曾分享他的经历:熬夜赶项目却搞垮身体,住院耽误更多时间。现在他每天强制自己运动半小时,工作效率反而提升。适时停下,可能比盲目推进更有价值。
有趣的是,现代社会某些“掘墓”行为披着进步外衣。比如某些APP用算法无限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看似满足需求,实则让人陷入信息茧房。技术本身没有对错,但使用方式决定了它是工具还是陷阱。
个人认为,掘墓人现象的本质是系统思维的缺失。就像修房子只盯着某块砖头的美观,却忽略整体结构稳定性。当我们做决策时,不妨多问自己:这个选择三个月后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保持动态眼光,或许能少踩些自己挖的坑。
最后看个职场案例:某销售团队为冲业绩向客户承诺做不到的服务,结果投诉激增、品牌受损。这个教训说明,掘墓人往往出现在目标与手段失衡的时刻。真正的智慧,在于找到可持续的生长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