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üè
  • yǐng
  • guā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üè yǐng fú guāng

成语解释: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

成语出处:《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轻浮不深入

繁体字形:掠影浮光

英文翻译:superficial

掠影浮光的意思

掠: 掠  lüè ㄌㄩㄝˋ  夺取:掠夺。掠取。抢掠。劫掠。 擦过:掠视。浮光掠影。 拷打:掠笞。掠治。拷掠。 砍伐:掠林。 顺手抓取:随手掠起一根棍子。  

影:1.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2.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3.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4.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浮:1.停留在液体表面上(跟“沉”相对):浮萍。油浮在水上。浮云。脸上浮着微笑。2.在水里游:他能一口气浮到对岸。3.在表面上的:浮土。浮雕。4.可移动的:浮财。5.暂时的:浮记。浮支。6.轻浮;浮躁:他人太浮,办事不踏实。7.空虚;不切实:浮名。浮夸。8.超过;多余:人浮于事。浮额。9.姓。

光:1.通常指照在物体上,使人能看见物体的那种物质,如太阳光、灯光、月光,以及看不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等。也叫光波、光线。2.景物:风光。春光明媚。3.光彩;荣誉:为国增光。4.比喻好处:沾光。叨光。借光。5.敬辞,表示光荣,用于对方来临:光临。光顾。6.光大;使显耀:光前裕后。光宗耀祖。7.明亮:光明。光泽。8.光滑;光溜:磨光。这种纸很光。9.一点儿不剩;全没有了;完了:精光。用光。把敌人消灭光。10.姓。

成语评论

掠影浮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比如朋友问你:“最近忙什么呢?”你答:“嗨,天天开会,工作内容都是掠影浮光,还没机会深入。”这句话里,“掠影浮光”既点出了忙碌的状态,又暗示了缺乏深度的无奈,是不是特别贴切?

为什么用这个词形容“表面功夫”? 这个词原本指水面上的光影一闪而过,比喻观察或处理事物时不够细致。比如短视频刷多了,知识看似学了不少,但仔细一想全是零碎片段,这不就是典型的“掠影浮光”吗?它提醒我们:信息爆炸的时代,深度思考反而成了稀缺品。

再举个场景:旅游时走马观花。比如你第一次去巴黎,三天跑遍十个景点,拍了几百张照片,但回来被问起卢浮宫的历史却说不出细节。这时候用“这趟旅行太匆忙,完全是掠影浮光”来总结,是不是比“玩得不够透”更有画面感?

不过这个词不全是贬义。比如设计师会说:“初稿只是掠影浮光的尝试,细节还要打磨。”这里反而成了“探索过程”的谦虚表达。你看,同一个词用在不同语境,情绪可以完全相反——中文的灵活性真有意思。

个人觉得,现代人尤其需要警惕“掠影浮光”的陷阱。上周我读一本哲学书,前两章草草翻过,结果和朋友讨论时露了怯。后来重新精读才发现,那些看似枯燥的概念里藏着作者的巧思。所以说,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慢下来”有时比“赶进度”更重要。

下次遇到需要评价事物深度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个词。比如看完一部电影,可以说“特效很惊艳,但人物塑造有点掠影浮光”;或者夸人时说“他做事从不掠影浮光”,比千篇一律的“认真负责”更有新意。语言就像工具箱,多备几件趁手的,表达自然会生动起来。

"掠影浮光"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