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ē èr lián sān
成语解释: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
繁体字形:接二連三
英文翻译:one after another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二:1.数目。一加一的和。2.序数:一穷二白。3.两样:不二价。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接二连三”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通常用来形容事情频繁发生或意外状况层出不穷。比如:“最近公司项目进度紧张,同事小王先是电脑突然死机,接着打印机卡纸,接二连三的故障让他急得直冒汗。”这个例子中,技术问题连续出现,生动体现了成语的用法。
为什么会用“接二连三”而不用“连续不断”?其实两者有细微差别。“接二连三”更强调事件之间的短暂间隔和意外性,比如:“天气预报说晴天,结果出门后接二连三遇到阵雨”,这里突显了天气变化的突然性;而“连续不断”则更偏向于长时间、无间隔的状态,比如“掌声连续不断响了五分钟”。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其实很多。比如学生时代考试周,可能“接二连三遇到突击测验”;网购时如果遇到“快递延迟、货品破损、客服失联”的连环问题,也能用这个成语吐槽。它像一串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传递出事情发展的紧凑感和无奈感。
这个成语只能用来描述负面事件吗?当然不是!比如:“春天的公园里,樱花、桃花、海棠接二连三地开放”,这里反而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景象。关键要看语境——如果连续发生的事带有密集、紧凑的特点,无论好坏都能用它来表达。
我个人觉得,现代人尤其容易遇到“接二连三”的体验。手机通知响个不停、工作任务连环轰炸、社交邀约扎堆出现…这种快节奏某种程度上正是成语的当代写照。但换个角度想,学会在“接二连三”的事务中理清优先级,反而能锻炼我们的应变能力。
下次当你发现类似情况时,不妨试试换个表达方式。比如把“今天倒霉事真多”改成“今天真是接二连三的‘惊喜’啊”,语气顿时轻松不少。语言就像滤镜,换个说法,或许就能把烦恼变成值得玩味的生活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