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ē fēng xǐ chén
成语解释:指设宴款待远来的客人,以示慰问和欢迎。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虽也送他两把俸金,几件人事,恰好侄儿也替他接风洗尘,只好直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接風洗塵
英文翻译:give a dinner of welcome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洗:[xǐ]1.用水或汽油等去掉物体上的泥污:洗衣服。洗零件。2.清除:清洗。3.像用水洗净一样抢光或杀光:洗劫。洗城。4.印相的显影、定影:洗相片儿。5.把磁带上的录音、录像去掉。[xiǎn]姓。
尘:1.飞扬的或停附在物体上的灰土:尘埃。2.佛教道教指现实世界:红尘。尘凡。3.行迹;踪迹:步人后尘。
"接风洗尘"这个成语常出现在哪些场景里?比如朋友出差归来,同事外派结束回总部时,部门主管特意安排聚餐,笑着说:"今晚这顿饭既是接风洗尘,也是为后续项目启动做准备。"这里既表达了欢迎之意,又巧妙衔接了工作安排。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必须用在大场面吗?其实不然。上周邻居家女儿留学回国,她妈妈在小区门口支起烧烤架,招呼大家:"都来尝尝我的手艺,给孩子简单接个风洗个尘。"烟火气里透着温暖的仪式感,可见日常小事也能用这个表达。
为什么现代人还在用这么文雅的成语?我在参加读书会时发现,当发起人用"给新会员接风洗尘"代替"欢迎新人"时,现场氛围明显更显郑重。这种语言选择既传承了文化基因,又让群体接纳的过程更具温度,或许正是传统智慧在现代社交中的巧妙延续。
要注意的是,成语使用需考虑对象特性。去年帮创业的朋友布置办公室,他们团队用霓虹灯做了句"给加班狗接风洗尘",既调侃了工作强度,又体现了团队文化。这种创造性改编说明,古老成语完全可以在新语境中焕发活力,关键是要把握善意表达的核心。
观察身边会发现,越是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人们越需要这类充满人情味的表达。就像上周快递站新来了配送员,站长往他储物柜塞了瓶冰镇饮料,纸条上写着"给你的接风洗尘礼"。这个细节让我突然意识到,语言的温度往往藏在最平凡的日常里。
当我们在咖啡厅听见有人笑着说"这杯美式就当给你接风洗尘了",不必觉得违和。语言本就是流动的活水,重要的是传递心意的方式。或许再过二十年,"接风洗尘"会演变出更丰富的用法,但那份对相聚的珍视,永远是人类情感的共通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