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uī sān tuī sì
成语解释:同“推三阻四”。
成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7回:“你这家伙胆小怕死,还推三推四咧!你不敢去,我一个人也敢去!”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找各种借口推托
繁体字形:推三推四
英文翻译:decline with all sorts of excuses
推:1.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推车。推磨。推倒。我推了他一把。门没有闩上,一推就开了。2.(推磨)磨或(推碾子)碾(粮食):推了两斗荞麦。3.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推草机。推头。用刨子推光。4.使事情开展:推广。推销。推行。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5.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类推。推算。推己及人。6.让给别人;辞让:推辞。推让。解衣推食。既然大家都选你,你就别推了。7.推诿;推托:推三阻四。8.推迟: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9.推崇:推许。推重。10.推选;推举: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
三:1.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表示多数或多次:三思。三缄其口。3.姓。
推:1.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推车。推磨。推倒。我推了他一把。门没有闩上,一推就开了。2.(推磨)磨或(推碾子)碾(粮食):推了两斗荞麦。3.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推草机。推头。用刨子推光。4.使事情开展:推广。推销。推行。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5.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类推。推算。推己及人。6.让给别人;辞让:推辞。推让。解衣推食。既然大家都选你,你就别推了。7.推诿;推托:推三阻四。8.推迟: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9.推崇:推许。推重。10.推选;推举: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
四:1.三加一后所得的数目。见〖数字〗。2.姓。3.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推三推四”这个成语,你听过吗?举个例子:公司开会时,领导问谁能接手新项目,小李立马说“我最近忙不过来”,小王也接话“我经验不够”,两人互相推三推四,最后任务落到了新同事身上。你看,这就是典型的“不想担责,拼命找借口”。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大家总爱推三推四?其实很简单——怕麻烦。比如朋友约你周末帮忙搬家,你心里嘀咕“万一弄坏东西怎么办”“周末还想休息”,于是回复“我那天要加班”“要不你问问别人?”这种心态背后,藏着对未知结果的担忧,或者单纯想偷个懒。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家里大扫除,妈妈让小明倒垃圾,小明却说“妹妹刚才答应去了”,妹妹立刻反驳“明明该轮到哥哥了”。两人推三推四的结果,往往是妈妈自己拎着垃圾袋下楼。你看,连小事都能变成“踢皮球现场”。
有趣的是,推三推四有时候反而更费劲。比如团队合作时,如果人人都想着“这事儿不归我管”,反而需要花更多时间扯皮。我见过一个真实案例:某次活动筹备,五个人因为谁负责订场地推脱了三天,最后场地爆满,只能临时换地方——早点儿主动接手的人,其实才是省时省力的聪明人。
换个角度想,推三推四的本质是什么?可能是对“责任边界”的过度敏感。就像邻居让你帮忙代收快递,你担心“万一包裹丢了怎么办”,于是说“我经常不在家”或者“物业能代收”。但仔细想想,帮忙签收一次真的会带来多大风险吗?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放大了想象中的困难。
个人觉得,偶尔的推脱可以理解,但长期习惯性推三推四,其实会消耗人际关系中的信任感。比如同事知道你总找借口,下次有重要项目时就不会优先考虑你。反过来,如果遇到实在无法承担的事,直接说“我现在确实有困难”反而比拐弯抹角更让人接受——诚实比推诿更需要勇气。
下次遇到想推三推四的情况,不妨试试“反向操作”。比如朋友找你借钱,与其找借口说“最近手头紧”,不如直接说“我的钱都在定期理财里”。既表达了拒绝,又不用编造复杂理由。你会发现,直面问题比来回拉扯轻松多了。
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应该谁做”,但主动接住能做的事,往往会带来意外收获。就像那个主动承担公司项目的新同事,三个月后反而因为表现出色升了职。有时候,推三推四推掉的不只是任务,也可能是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