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uī lóng zhuāng yǎ
成语解释:谓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状语;指故意当不知道
繁体字形:推聾妝啞
英文翻译:Make up for the deaf
推:1.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推车。推磨。推倒。我推了他一把。门没有闩上,一推就开了。2.(推磨)磨或(推碾子)碾(粮食):推了两斗荞麦。3.用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推草机。推头。用刨子推光。4.使事情开展:推广。推销。推行。把水利建设推向高潮。5.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类推。推算。推己及人。6.让给别人;辞让:推辞。推让。解衣推食。既然大家都选你,你就别推了。7.推诿;推托:推三阻四。8.推迟:开会日期往后推几天。9.推崇:推许。推重。10.推选;推举:大家推老张担任小组长。
聋:耳朵听不见声音,通常把听觉迟钝也叫聋:聋哑。耳聋眼花。
妆:1.对容貌进行修饰;打扮:梳妆。2.女子身上的装饰;演员的装饰:红妆。卸妆。3.指陪嫁物品:送妆。
哑:[yǎ]1.不能说话或说不出话来:哑巴。哑口无言。2.嗓子沙哑:哑嗓。3.(旧读è)笑声:哑然失笑。[yā]见〔咿哑〕
“推聋妆哑”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明明听见或知道某事,却故意装作没听见、不知道的样子。比如同事抱怨领导安排的任务不合理,你心里清楚问题所在,却故意转移话题说:“今天天气不错啊!”——这种“装傻充愣”的反应,就是典型的“推聋妆哑”。
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个成语呢?想象一个家庭场景:孩子偷偷把零食藏在书包里,妈妈早就发现了碎屑,却笑着说:“最近书包里怎么总有饼干香味呀?”孩子支支吾吾时,妈妈其实在用“推聋妆哑”的方式给孩子留面子。这种处理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传递了“我知道但不说破”的潜台词。
为什么人们会选择“推聋妆哑”?很多时候,这种态度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就像朋友找你吐槽伴侣的缺点,你明明知道双方都有问题,却只说:“感情的事确实复杂。”这时候的沉默比贸然站队更稳妥。不过要注意的是,过度使用这种策略可能变成逃避问题的借口。
从个人角度看,现代社会信息爆炸,“推聋妆哑”反而成了一种稀缺能力。面对网络上的争吵、工作里的八卦,适当“关闭耳朵”能保护注意力资源。但遇到原则性问题时,比如看到有人插队或欺压弱者,这时候再装聋作哑就不合适了。如何在“选择性接收”和“勇于发声”之间找到平衡,或许是这个成语带给我们最现实的思考。
语言学家发现,类似“推聋妆哑”的成语往往折射出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它不像“仗义执言”那样充满英雄主义,却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智慧。就像老话说的“看破不说破”,这种留有余地的表达方式,或许正是东方文化中“含蓄”特质的延续。下次遇到尴尬场景时,不妨想想:此刻的沉默,是否比争辩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