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í
  • wén
  • fè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uí wén fèn wǔ

成语解释:施行文教,振奋武事。语本《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成语出处:语出《书·禹贡》:“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孔传:“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揆文奮武

英文翻译:Kui Wen strives for martial arts

揆文奋武的意思

揆:1.估量;揣测:揆度(duó)。2.道理;准则:其揆一也(其道理是一样的)。3.掌握;管理。后因称宰相、内阁总理的职位为揆:以揆百事。阁揆。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奋:1.鼓起劲来;振作:振奋。兴奋。勤奋。2.摇动;举起:奋臂高呼。奋笔疾书。3.姓。

武:1.关于军事的(跟“文”相对):武器。武装。武力。2.关于技击的:武术。武艺。3.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火。4.姓。5.半步,泛指脚步:继武。踵武。见〖步武〗。

成语评论

揆文奋武”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到底啥意思?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或团队既能搞文化教育,又能扛枪打仗,也就是“文武双全”。比如,你可能会在历史书里读到:“诸葛亮不仅是治国能臣,还能带兵北伐,堪称揆文奋武的典范。”

有人问:“这成语现在还有用吗?”当然有!现代职场里,一个既能写方案又能带项目的管理者,不也是“揆文奋武”的体现吗?比如某互联网公司的总监,上午开会定战略,下午亲自调试代码,这种能力组合谁不佩服?

另一个常见困惑是:“怎么平衡‘文’和‘武’?”其实关键在于“切换思维”。就像学生备考,既要背知识点(文),也要刷题实战(武)。前两天邻居家孩子说:“我白天背公式,晚上做模拟卷,感觉自己快成考试界的‘六边形战士’了!”这话虽然带点玩笑,但道理相通。

有人担心:“专注一个领域不好吗?”深耕专业当然重要,但现实往往需要复合能力。就像疫情期间,很多老师被迫变身“主播”,既要备课(文)又要研究直播设备(武)。有位中学老师在朋友圈吐槽:“没想到我这辈子还得学打光技巧,真是被逼成十项全能。”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形容当代跨界人才。去年遇到个创业者,白天谈投资条款,晚上在仓库搬货,他说:“现在做生意,脑子要活,手脚也得勤快。”这种既能谋划全局又能落地执行的状态,不就是活生生的“揆文奋武”吗?

说到底,这个词背后是种生存智慧。就像手机既要性能强悍(武)又要系统流畅(文),人也需要软硬实力兼备。下次看到既能写方案又能跑市场的同事,不妨夸句:“您这可真是新时代的揆文奋武啊!”保准对方听了既新鲜又受用。

未来社会,单一技能的天花板会越来越低。那些能在不同领域自由切换、既有想法又能实干的人,或许就是成语里说的“揆文奋武”的最佳诠释者。这大概就是传统文化给现代人的启示吧。

"揆文奋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