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ōu qí fǎng gǔ
成语解释:搜:搜索,寻求。搜寻奇山异水,访问名胜古迹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山水·高克明》:“喜游佳山水,搜奇访古,穷幽探绝,终日忘归。”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生活
繁体字形:搜奇訪古
英文翻译:Search for curiosities and visit ancient China
搜:1.寻找:搜集。搜罗。搜求。2.搜查:搜身。搜腰。搜捕。什么也没搜着。
奇:[qí]1.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奇事。奇闻。奇志。奇勋。奇耻大辱。商品奇缺。山势奇险。2.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奇兵。奇袭。出奇制胜。3.惊异:惊奇。不足为奇。4.姓。[jī]1.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奇数。奇偶。2.零数:五十有奇。
访:1.访问;探问:访友。来访。2.向人询问调查:访查。采访。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搜奇访古”这个词,乍一听像武侠小说里主角走遍天涯的剧情,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并不远。比如有人周末专门开车去山沟里找一个传说中荒废的明清古村,举着手机边拍边嘀咕:“这墙砖上的雕花和县志记载的一模一样!”——这就是最接地气的“搜奇访古”。
为什么有人愿意花时间做这种事?去年我在浙江某古镇遇到个民宿老板,他翻修老宅时从房梁里摸出半本民国账本,上面记着当年盐商交易的暗语。他说:“这些细节比电视剧还精彩,老房子的每道裂缝都在讲故事。”这种对历史碎片的执着,恰恰是“搜奇访古”的魅力:在寻常处发现不寻常。
有个搞地方志研究的朋友更绝。他为了验证清代某诗人“竹影扫阶尘不动”的描写是否真实,连续三个月在不同天气观察老宅台阶,最后发现特定角度的竹子确实能在无风时投下移动的阴影。这种较真劲儿,把“搜奇访古”变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现代科技会不会让这种行为过时?我反而觉得无人机和卫星地图给了新可能。去年有团队通过遥感技术定位出黄河故道的宋代沉船,比潜水员盲目搜寻高效得多。但技术再先进,最后还是要靠人蹲在河滩上用小刷子清理文物——科技与传统方法在这里形成了奇妙互补。
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北京胡同里的年轻人组了个“城市记忆采集队”,专门记录拆迁区门牌号背后的故事。他们拍下生锈的牛奶箱、褪色的春联,整理成电子档案。这种“新式访古”证明,只要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每个时代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探索方式。
有次在博物馆看到明代航海图复制品,旁边小学生突然问:“画地图的人怎么知道海对面有什么?”这个问题让我愣了半天。或许“搜奇访古”的本质,就是人类不断向外张望、向内求索的本能。就像现在有人翻族谱找家族迁徙路线,和六百年前郑和船队记录海岸线,其实共享着同一种精神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