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ōu zhāng wàn jù
成语解释:谓搜求摘取片断的文句。
成语出处:《新唐书·段秀实传》:“举明经,其友易之,秀实曰:‘搜章擿句,不足以立功。’乃弃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写作等
繁体字形:搜章章句
英文翻译:Search chapter and sentence
搜:1.寻找:搜集。搜罗。搜求。2.搜查:搜身。搜腰。搜捕。什么也没搜着。
章:1.诗、文、歌曲的段落:第一章。乐章。2.章程;条目:党章。招生简章。3.条理:杂乱无章。4.图章:印章。盖章。5.佩戴在身上的标志:徽章。领章。6.古又同“嫜(zhāng)”。
擿:[tī]1.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2.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3.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擿永令发去。”4.揭发:发奸擿伏(揭露隐秘罪恶)。5.搜索。6.探。7.剖开;分。8.捶。[zhāi]古同“摘”:“绿桑擿椹。”[zhì]1.搔,挠。2.搔头,即簪子:“簪以玳瑁为擿。”3.古同“掷”,投掷:“擿玉毁珠。”
句:[jù]1.句子:语句。词句。造句。2.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写了两句诗。[gōu]高句丽(Gāogōulí),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人名用字,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
“搜章擿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说白了就是“从书堆里找好词好句”。比如小明写作文时,翻遍《唐诗三百首》找灵感,结果拼凑出一篇看似华丽却逻辑混乱的文章。老师批注:“搜章擇句虽能装点门面,但思想才是文章的灵魂。”这时候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明知道拼凑不好,还总爱这样做?
其实这和现代人信息焦虑有关。就像小红准备PPT汇报,熬夜刷了20篇行业报告,把各种数据图表塞进幻灯片,结果演讲时自己都讲不清逻辑链条。这种“用别人的内容填满自己的空白”的行为,本质上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表现。但换个角度看,适当参考优质素材并非坏事——关键是如何把别人的砖瓦盖成自己的房子。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所有引用都是搜章擇句吗?”当然不是。李教授写学术论文时,会先吃透文献再提出新观点,这种“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引用就是正面案例。区别在于:前者是材料的搬运工,后者是知识的建筑师。就像做菜,直接拆预制菜包和用新鲜食材创新料理,呈现的效果天差地别。
在这个信息唾手可得的时代,我认为“搜章擇句”更像把双刃剑。去年帮朋友改商业计划书时,发现他摘录了大量成功企业的模式,却说不清自家产品的独特性。后来我们删掉三分之二“高大上”的术语,改用朴实的语言讲透核心优势,反而获得了投资人的认可。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好内容,永远生长在自己的思考土壤里。
下次当你忍不住复制粘贴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材料能解释我的观点,还是正在代替我思考?文字就像镜子,照见的不仅是知识储备,更是思维深度。毕竟,再精美的贝壳项链,也比不上亲手打磨的璞玉来得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