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ó quán cā zhǎng
成语解释:形容行动之前心情激动;情绪高昂;急不可待。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题起厮杀呵,摩拳擦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摩拳擦掌
英文翻译:to be eager for a fight
摩:[mó]1.摩擦;接近:摩拳擦掌。摩天大厦。2.抚摸:摩弄。3.研究;切磋:揣摩。观摩。4.摩尔的简称。[mā]〔摩挲〕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把衣服摩平了。挲(sa)。
拳:1.拳头:双手握拳。拳打脚踢。2.拳术:打拳。练拳。一套拳。几手好拳。太极拳。3.拳曲:老大娘拳着腿坐在炕上。
擦:1.摩擦:擦火柴。摩拳擦掌。手擦破了皮。2.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净:擦汗。擦桌子。擦玻璃。擦亮眼睛。3.涂抹:擦油。擦粉。擦红药水。4.贴近;挨着:擦黑儿。擦肩而过。燕子擦着水面飞。5.把瓜果等放在礤床儿上来回摩擦,使成细丝儿:把萝卜擦成丝儿。
掌:1.手掌:鼓掌。易如反掌。摩拳擦掌。2.用手掌打:掌嘴。3.掌管;掌握:掌舵。掌印。掌大权。4.某些动物的脚掌:熊掌。鸭掌。5.马蹄铁:这匹马该钉掌了。6.钉或缝在鞋底前部、后部的皮子等:前掌儿。后掌儿。钉一块掌儿。7.钉补鞋底:掌鞋。8.加上(油盐等):掌点儿酱油。9.把:掌门关上。10.姓。
“摩拳擦掌”这个成语到底用在哪里最合适呢?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吧。小明看着新买的乐高千年隼模型,把零件哗啦啦倒在桌上,边搓手边对妈妈说:“这次我一定要拼完!”这个动作和神态,生动展现了人们面对挑战时的兴奋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单纯的‘准备’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肢体语言的暗示——搓手掌的动作自带“能量积蓄”的视觉效果。就像马拉松选手在起跑线前反复调整跑鞋,虽然还没开跑,但那种蓄势待发的状态已经透过细节传递出来了。
工作中也常见这样的场景。市场部会议结束时,小李突然站起来说:“我这就去联系供应商!”边说边无意识地揉搓着手指,同事们都笑了:“看你这架势,客户电话要被你打爆了。”这种身体语言往往比口头表态更有说服力,展现的是从思考到行动的完美过渡。
有个有趣的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转折时刻。比如游戏直播里,主播遇到终极BOSS时突然坐直身体,边活动手指边说:“兄弟们看好了,这次绝对通关!”观众的弹幕瞬间刷满“燃起来了”。这种由内而外的能量转化,正是成语的生命力所在。
在我看来,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可感知的准备状态”。当同事在视频会议中突然关掉虚拟背景,露出身后贴满思维导图的白板,再配上那句“方案我都理清楚了”,这种具象化的“摩拳擦掌”比任何承诺都更能提振团队士气。它就像个启动开关,把构想拽进现实世界。
下次遇到需要展现行动力的场合,不妨试试这个成语。但要注意语境差异——跟长辈说“我要摩拳擦掌考公务员”显得朝气蓬勃,若换成“摩拳擦掌等着双十一剁手”就多了几分幽默感。语言就像调色盘,关键在于找到情绪表达的准确色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