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 xiào
  • wè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ō jīn xiào wèi

成语解释:校尉:古代军官职称。指掠夺财物的军官。

成语出处: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掠夺财物的官员

繁体字形:摸金校尉

英文翻译:ghoul

摸金校尉的意思

摸:1.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我摸了摸他的脸,觉得有点儿发烧。2.用手探取:摸鱼。他在口袋里摸了半天,摸出一张纸条来。3.试着了解;试着做:摸底。逐渐摸出一套种水稻的经验来。4.在黑暗中行动;在认不清的道路上行走:摸到床边开亮了灯。摸了半夜才到家。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校:[xiào]1.学校。2.军衔名。校官。在将之下,尉之上。[jiào]1.查对;订正:校对。2.对抗;较量:校场。

尉:[wèi]1.古代官名,一般是武官:县尉。都尉。卫尉。太尉。2.军衔的一级,在校以下:尉官。少尉。上尉。3.〔尉氏〕地名,在中国河南省。4.姓。[yù]1.〔尉迟〕复姓。2.〔尉犁〕地名,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成语评论

摸金校尉”这个成语源自古代传说,原指专门盗墓寻宝的官职,如今常被用来比喻暗中谋取利益的行为。比如有人私下倒卖公司机密文件,旁人可能评价:“他这操作,简直是现代版摸金校尉。”这样的比喻既生动,又带了几分警示意味。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摸金校尉’形容这类行为?”其实答案藏在历史背景里。古代摸金校尉擅长在暗处行动,靠隐秘手段获取财富,这和现代某些人通过灰色手段获利的模式异曲同工。比如某企业高管绕过监管套取资金,就像在“挖企业的墙角”,这种暗箱操作的形象关联,让成语有了新的生命力。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的演变也反映了社会对规则的重视。二十年前,人们可能对“摸金式操作”习以为常,但如今随着法律完善,类似行为更容易被曝光。比如某网红偷税被查,网友评论道:“想当摸金校尉?现在可没那么多‘古墓’能挖了。”这种调侃背后,其实是对公平环境逐渐形成的认可。

值得注意的是,成语的现代用法常带有批判色彩。我曾见过创业团队因急功近利而触碰红线,最终团队分崩离析。这让我想到:与其做“摸金校尉”追求短期暴利,不如专注创造真实价值。就像考古学家与盗墓者的区别,前者用系统方法挖掘历史,后者只为私利破坏文物——选择不同,结局自然不同。

语言始终在生长变化,“摸金校尉”从历史尘埃跃入现代语境,恰恰说明人们对特定现象的认知需要更形象的表达。当我们在新闻报道里看到这个词时,不妨多想一层:它提醒的不仅是行为本身,更是对规则意识的呼唤。毕竟,阳光下的收获,永远比地底下的“宝藏”更让人心安。

摸金校尉的造句

  1. 造句 因为摸金校尉戒规森严,不同与普通的盗墓贼,一座古墓只取一两件东西便住手,而且贵族古墓中的赔葬品都十分丰富,所以互相之间不会有太大的冲突。
  2. 造句 本书讲述的是一位流浪少年被考古界和摸金校尉盛传了几千的千年古咒所遴选,从而踏上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3. 造句 满清末年,摸金校尉张三链子突然金盆洗手,留下一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同时也给后代子孙留下了一道生死血咒。
  4. 造句 曹操设立摸金校尉一职,专门掘丘,所以摸金门弟子又被称为摸金校尉。
  5. 造句 虽然他曾跟我们讲他以前是马帮的,后来又说他是摸金校尉的族人。
  6. 造句 摸金校尉入星螺,玉泉山下惹情仇。
  7. 造句 初出茅庐的摸金校尉林斗出师不利,在盗赵云墓时行差踏错误触机关而死于非命。
  8. 造句 摸金校尉是怎么炼成的互动信息。
  9. 造句 说实在的,曹操为了打仗也没少盗墓,“摸金校尉”这件事情真假难辨,但“分香卖履”可是史有明文。
  10. 造句 怎么说咱这也算是真正的摸金校尉了,不比以前了,嘴上功夫。

"摸金校尉"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