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ué kēng jué qiàn
成语解释:撅:挖。掘深坑。比喻设计害人
成语出处:元 曾瑞《斗鹌鹑 风情》:“抡的柄铜揪分外里险,撅坑撅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设计害人
繁体字形:撅坑撅塹
英文翻译:Puckering and cutting
撅:[juē]1.翘起:撅嘴。撅尾巴。小辫撅着。2.折断:把竹竿撅折(shé)了。[jué]1.〔撅竖〕眼光浅,才识短,如“撅竖小人,无大经略”。2.古同“掘”,控掘。
坑:1.洼下去的地方:泥坑。弹坑。刨个坑儿。一个萝卜一个坑。2.地洞;地道:坑道。矿坑。3.古时指活埋人:坑杀。焚书坑儒。4.坑害:坑人。她被人坑了。5.姓。
撅:[juē]1.翘起:撅嘴。撅尾巴。小辫撅着。2.折断:把竹竿撅折(shé)了。[jué]1.〔撅竖〕眼光浅,才识短,如“撅竖小人,无大经略”。2.古同“掘”,控掘。
堑:[qiàn]1.防御用的壕沟,护城河:堑壕。天堑。2.陷坑,亦喻挫折:吃一堑,长一智。3.挖掘:“环而堑之,及泉”。[zàn]古同“錾”。[jiàn]古同“渐”,平缓。
大家可能听过"撅坑撅堑"这个成语,但具体怎么用?举个现实例子:某公司同事表面上帮新人熟悉流程,却故意漏说关键步骤,结果新人工作中频频出错。这不就是"撅坑撅堑"——暗地挖坑让人掉陷阱的典型写照吗?
有读者可能要问:这个成语和"挖墙脚"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都含破坏性,但"撅坑撅堑"更强调设置连环陷阱。就像电视剧里反派在主角必经之路上连续挖好几个坑,既有明沟又有暗坎。
在家庭关系中也能找到实例。比如有些父母总拿"别人家孩子"做比较,本意是激励子女,实则像在成长路上挖下自卑的深堑。这提醒我们,即便出于好心,也要注意表达方式。
从历史角度看,战国时期诸侯间的外交博弈堪称集体演绎"撅坑撅堑"。张仪游说六国时,表面给甜头,实则埋下矛盾种子。这种策略虽见效快,但就像在沙地上挖坑,终究会被时间填平。
我认为在现代社会,与其费心给别人挖坑,不如专注铺自己的路。毕竟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透明度,让很多暗坑都成了公开的秘密。倒不如学学杭州的立体绿化,把原本可能成为路障的围墙,变成人人可见的鲜花屏障。
遇到别人给你撅坑怎么办?不妨学学沙漠植物。仙人掌把尖锐的刺化作防护,梭梭树用深根系破解干旱陷阱。转换思路,那些别人挖的坑,也许能成为你收集雨水的蓄水池。
最后想起小时候玩跳房子游戏,最厉害的不是避开所有格子线,而是能把别人画的格子跳出新花样。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用创造性的眼光看待障碍,很多坑堑自然就变成了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