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ēng cháng zhǔ fù
成语解释:比喻容受很多。也形容肚子吃得非常饱。
成语出处:宋 苏轼《试院煎茶》诗:“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吃得很饱
繁体字形:橕腸拄腹
英文翻译:excessive eating
撑:1.抵住:两手撑着下巴沉思。2.用篙抵住河底使船行进:撑船。3.支持:说得他自己也撑不住,笑了。4.张开:撑伞。把麻袋的口儿撑开。5.充满到容不下的程度:少吃点,别撑着。装得连口袋都撑破了。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拄:为了支持身体用棍杖等顶住地面:拄着拐棍儿走。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哎呦,这个成语“撑肠拄腹”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怪怪的?先别急,咱们慢慢掰扯掰扯。说白了,它的意思就是“吃得太饱,肚子撑得慌”,对吧?比如:“老王家的喜宴太丰盛了,我吃了三大碗米饭加半只烤鸭,撑肠拄腹地瘫在椅子上动弹不得。”你看,这不就是咱们平时吃嗨了的状态嘛!
那问题来了——这成语和“酒足饭饱”有啥区别呢?嘿,问得好!其实啊,“酒足饭饱”更偏向“满足感”,而“撑肠拄腹”可是带点夸张的“吃过头”的意思。就像你妈总唠叨的:“别见着好吃的就拼命塞,到时候撑肠拄腹的又得找消食片!”你品,你细品,是不是多了层劝人适可而止的意味?
说句实在话,这成语现在用的人确实不多。我寻思着,可能大伙儿觉得“吃撑了”更直白?不过要我说,偶尔用用这种文绉绉的词儿反而有画面感。比如写小说时来一句:“夜市摊的麻辣烫香得邪乎,小年轻们个个吃得撑肠拄腹还不肯撂筷子。”这不比平铺直叙带劲儿?
对了,可别光用在吃饭上!现在年轻人不是爱说“精神食粮”嘛,咱们也能活学活用。比方说:“图书馆泡了整礼拜,各种典籍读得撑肠拄腹,脑子里都快装不下了。”你别说,这么一用是不是还挺贴切的?看来老祖宗留下的成语,用好了照样能玩出新花样。
最后唠叨句,用成语也得看场合。正经工作报告里要是来句“数据看得撑肠拄腹”,保准领导得皱眉。但要是跟朋友侃大山时甩出来,那绝对能逗得大伙儿会心一笑。语言嘛,本来就是活的,用得合适才叫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