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 yā zǐ
成语解释:抬腿走开或奔跑,开溜
成语出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中央军撒丫子跑,这一带丢下的武器可多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用于方言
繁体字形:撒丫子
英文翻译:take to one's heels
撒:[sā]1.放开;张开:撒手。撒网。一撒线,风筝就上去了。2.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贬义):撒赖。撒酒疯。[sǎ]1.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布(东西):撒种。年糕上撒了一层白糖。2.散落;洒:把碗端平,别撒了汤。3.姓。
丫:1.上端分叉的东西:枝丫。2.女孩子:小丫。3.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撒丫子”是个挺有意思的方言词,可能很多人第一次听到会有点懵。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人跑得特别快、特别急,甚至带点慌不择路的感觉。比如:“听说老板要来查岗,他撒丫子就往办公室冲。”你看,画面感立马出来了对吧?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和“撒腿就跑”有什么区别?其实意思差不多,但“撒丫子”更口语化,还带点俏皮。比如朋友开玩笑说:“你再说我坏话,我可要撒丫子告状去了!”这时候用“撒丫子”就比正经说“逃跑”更有趣味性。
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用这个词呢?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周末去菜市场,眼瞅着最后一条鲈鱼要被大妈买走,王叔赶紧撒丫子往前挤,边跑边喊“给我留着!”这种场景用“撒丫子”,既生动又有市井烟火气。
不过要注意,这个词虽然有趣,但别用在正式场合。我有次听实习生汇报时说“竞争对手撒丫子开拓新市场”,当场好几个同事憋笑——就像穿着拖鞋参加婚礼,合适但不太得体。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这个词,可能因为它自带“表情包体质”。想想看,用“撒丫子狂奔”形容赶地铁的早晨,是不是比“匆忙奔跑”更鲜活?语言就是这样,越有生活气息的词汇,越容易引发共鸣。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快,偶尔“撒丫子”赶赶进度没问题,但别总把自己绷得太紧。就像放风筝,线拽得太紧容易断,该松手时就得松松手。毕竟人生不是百米冲刺,懂得调整节奏才能跑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