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ā kāi yā zǐ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撒开鸭子
英文翻译:Duck out
撒:[sā]1.放开;张开:撒手。撒网。一撒线,风筝就上去了。2.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贬义):撒赖。撒酒疯。[sǎ]1.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布(东西):撒种。年糕上撒了一层白糖。2.散落;洒:把碗端平,别撒了汤。3.姓。
开:1.使关闭着的东西不再关闭;打开:开门。开锁。开箱子。不开口。2.打通;开辟:开路。开矿。墙上开了个窗口。开了三千亩水田。3.(合拢或连接的东西)展开;分离:桃树开花了。扣儿开了。两块木板没粘好,又开了。4.(河流)解冻:河开了。5.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开戒。开禁。开斋。开释。6.发动或操纵(枪、炮、车、船、飞机、机器等):开枪。开汽车。开拖拉机。火车开了。7.(队伍)开拔:昨天开来两团人,今天又开走了。8.开办:开工厂。开医院。9.开始:开工。开学。开演。10.姓。11.开金中含纯金量的计算单位(二十四开为纯金):这条金项链是十八开的。[英karat]12.开尔文的简称。1开是水的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13.趋向动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a)表示分开或离开:拉开。躲开。把门推开。窗户关得紧,打不开。b)表示容下:屋子小,人多了坐不开。这张大床,三个孩子也睡开了。c)表示扩大或扩展:喜讯传开了。d)表示开始并继续下去:下了两天雨,天就冷开了。天还没亮,大家就干开了。
鸭:鸟,嘴扁腿短,趾间有蹼,善游泳,有家鸭、野鸭两种。(rǒng)毛可用来絮被子、羽绒服或填充枕头。通常指家鸭。通称鸭子。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撒开鸭子”这个说法,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鸭子不是应该在水里游或者地上走吗,怎么还要“撒开”?其实,这里隐藏着一个有趣的表达误区。很多人可能想说的是“撒丫子”(放开脚步跑),但因为方言发音或口误,变成了“撒开鸭子”。比如:“听说超市鸡蛋打折,王阿姨撒开鸭子就往楼下冲。”这里的“撒开鸭子”显然是想形容跑得飞快的样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鸭子”来比喻跑得快?这其实是个误会。原词“撒丫子”中的“丫子”指的是脚丫,和鸭子毫无关系。比如:“眼看公交车要开走了,小明撒丫子追了上去,差点把书包甩飞。”这种表达更贴近生活场景,也更能准确传递动作的急迫感。
那么这种误用是否值得提倡呢?我个人认为,语言本就是流动的。就像“空穴来风”原意被普遍误用后,词典也收录了新解释。但关键是要理解本源,才能避免在正式场合闹笑话。比如在菜市场听到“快撒开鸭子抢新鲜鱼”会觉得生动有趣,但在工作报告里写“团队撒开鸭子完成任务”就显得不够专业。
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现象会发现,很多误用其实源自声音的相似性。就像“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现在常被用来形容炎热,这种演变既有遗憾也有趣味。重要的是在使用时保持语境敏感度——轻松场合的创意表达能为交流增色,而严肃场景还是需要尊重语言规范。
最后想说的是,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创新。或许再过几十年,“撒开鸭子”真会成为正式成语,记录着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幽默感。就像网络用语“给力”曾被视作不正式,如今也登上大雅之堂。关键在于,我们既要拥抱变化,也要守护语言的清晰表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