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ā shuǐ ná yú

成语解释:抽干水捉鱼。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撒水拿鱼

英文翻译:Fish in the water

撒水拿鱼的意思

撒:[sā]1.放开;张开:撒手。撒网。一撒线,风筝就上去了。2.尽量使出来或施展出来(贬义):撒赖。撒酒疯。[sǎ]1.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布(东西):撒种。年糕上撒了一层白糖。2.散落;洒:把碗端平,别撒了汤。3.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拿:1.用手或用其他方式抓住、搬动(东西):他手里拿着一把扇子。把这些东西拿走。2.用强力取;捉:拿下敌人的碉堡。拿住一个小偷。凭他多年的教学经验,这门课他拿得下来。3.掌握:拿权。拿事。这事儿你拿得稳吗?4.刁难;要挟:这件事谁都干得了,你拿不住人。5.装出;故意做出:拿架子。拿腔作势。6.领取;得到:拿工资。拿一等奖。7.强烈的作用使物体变坏:这块木头让药水拿白了。碱搁得太多,把馒头拿黄了。8.引进所凭借的工具、材料、方法等,意思跟“用”相同:拿尺量。拿眼睛看。拿事实证明。9.引进所处置或所关涉的对象:别拿我开玩笑。

鱼: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生活在水中,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包括软骨鱼和硬骨鱼两类。大部分可供食用。2.(Yú)姓。

成语评论

撒水拿鱼”这个成语乍一听有点怪——水里撒网捞鱼不是正常操作吗?其实它恰恰在提醒我们:方法错了,努力可能白费。比如有人为了减肥每天只吃苹果,结果饿得头晕眼花,体重却像坐过山车一样反弹,这就是典型的“撒水拿鱼”。

为什么撒水拿鱼的行为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核心问题其实藏在行为逻辑里:当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最终目标不匹配时,就像用漏勺舀汤,看似动作到位,实际所得寥寥。好比有人想提升写作水平,却只机械地摘抄金句而不思考逻辑,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像拼图缺了关键一角。

工作中也常见这类现象。记得同事小王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三天熬夜到凌晨,结果交出的方案错漏百出。主管当时说了句:“你这是往沙漠里撒网,还指望捞海鱼呢。”后来调整策略,改成每天专注工作六小时后强制休息,效率反而翻倍。

我个人观察发现,现代人容易陷入“撒水拿鱼”的陷阱,往往因为短期焦虑压倒了长期规划。就像手机充电,明明知道快充伤电池,但总有人为了省十分钟选择损害设备寿命。这种即时满足的诱惑,让很多人忽略了方法适配的重要性。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其实藏着积极启示:修正方法比盲目坚持更重要。就像种花,发现幼苗长势不好时,聪明人会先检查土壤酸碱度,而不是拼命浇水。生活中遇到瓶颈时,不妨停下来问自己:此刻的“撒网”方式,真的对准了想捕获的“鱼群”吗?

下次准备冲刺目标时,记得先铺开地图找对航线。毕竟在正确的池塘里,就算用的是竹篮,也能兜住几片闪亮的涟漪。

"撒水拿鱼"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