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á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áo hǔ xū

成语解释:犹捋虎须。谓冒犯虎威,担受风险。唐 裴铏《传奇·孙恪》:“无何使我撩虎鬚,几不脱虎口耳。”亦省作“ 撩虎 ”。清 王夫之《章灵赋》:“奋残形以殆庶兮,危叹於撩虎。”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撩虎须

英文翻译:Tease tiger beard

撩虎须的意思

撩:[liáo]撩拨:撩逗。春色撩人。一番话撩得他动心了。[liāo]1.把东西垂下的部分掀起来:撩起帘子。把头发撩上去。2.用手舀水由下往上甩出去:先撩些水然后再扫地。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

须:1.助动词。须要:务须。必须。须知。事前须做好准备。2.姓。3.等待;等到。4.原来指长在下巴上的胡子,后来泛指胡须:须发。须眉。5.须子:触须。花须。

成语评论

撩虎须”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字面意思是去摸老虎的胡子,实际用来形容故意挑衅危险的人或事。比如工作中,同事明明知道领导对某个方案不满意,还非要反复强调自己的不同意见,这就有点像“撩虎须”——结果领导当场发火,会议不欢而散。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大家明知危险还要这样做?”其实背后常常藏着两种心态:一种是急于证明自己,另一种是误判了对方的容忍度。比如朋友聚餐时,小王非要在众人面前调侃小李的糗事,以为只是开玩笑,结果小李直接摔门离席。这就是典型的“自以为幽默,实则踩雷区”。

换个场景看,家庭沟通中也存在这种情况。子女明知父母反感熬夜打游戏,偏要凌晨三点外放声音,父母第二天唠叨时还顶嘴说“我成年了管不着”。这时候“撩虎须”带来的不是自由,而是双方关系的持续恶化。

那问题来了:“如何避免无意识撩虎须?”我的观察是:先做“风险扫描”。就像炒菜前要看看锅里有没有水,开口前花三秒想想对方最近的雷点在哪里。比如客户上个月刚因预算超标被批评,这时候提案就要避开烧钱方案,转而强调性价比。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它的警示作用。现代社会讲究直率表达,但直率不等于鲁莽。就像玩真人CS游戏,你可以主动出击,但必须先看清掩体位置——沟通中的“掩体”就是对方的接受边界。用观察代替假设,用试探代替强攻,往往能让棘手问题迎刃而解。

最后看个反转案例:实习生发现经理的方案有漏洞,没有当众反驳,而是会后私聊时说:“您的框架特别完整,如果补充两点数据会不会更稳妥?”这种“给老虎梳毛”的智慧,既解决了问题,又维护了关系,这才是避开虎须的正确打开方式。

"撩虎须"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