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àn
  • yáo
  • t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àn dì yáo tiān

成语解释:撼:摇动。使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有分教,李逵施为撼地摇天手,来斗巴山跳涧虫。”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声势

繁体字形:撼地摇天

英文翻译:Shaking the earth

撼地摇天的意思

撼:摇;摇动:摇撼。震撼天地。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摇:摇摆;使物体来回地动:动摇。摇晃。摇手。摇铃。摇橹。摇头晃脑。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成语评论

撼地摇天”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气势?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力量或事件极其巨大,连天地都仿佛被震动。比如,我们可以说:“火山喷发时,岩浆奔腾、浓烟蔽日,那场面真叫一个撼地摇天!”这样的描述不仅画面感强,还让人直观感受到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成语只能用在自然现象里吗?当然不是!比如在历史故事中,一场关键战役的胜利可能“撼地摇天地改变了国家命运”;再比如科技领域,一次突破性发明也可能“撼地摇天地颠覆了传统行业”。核心在于强调影响的深远和规模的宏大。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的用法其实很灵活。我曾读到一篇报道说,某位乡村教师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培养出上百名大学生——虽然事情本身并不惊天动地,但作者用“这份坚持撼地摇天地改变了整个村子的未来”来形容,反而让读者更深刻体会到平凡中的伟大。这说明只要抓住“影响力巨大”这个核心,用法可以很有创造性。

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会觉得“撼地摇天”这样的成语有点夸张。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它其实常被用来形容那些“量变引发质变”的时刻。比如某个新政策的出台、某项技术的普及,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确实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表达方式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能精准传递现代社会的快速变迁。

最后想说的是,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活用。与其纠结“什么场合必须用”,不如把握“想要强调什么效果”。就像画家调色,关键不是颜料本身,而是如何通过搭配传递想要表达的意境。“撼地摇天”这个词,用好了就像在文章里安了个低音炮,能让文字瞬间充满力量感。

"撼地摇天"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