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àn shù bí fú
成语解释: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成语出处: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自不量力者
繁体字形:撼樹蚍蜉
英文翻译:an ant trying to shake a tree-ridiculously overrating oneself
撼:摇;摇动:摇撼。震撼天地。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树:1.木本植物的通称:柳树。一棵树。2.种植;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树立;建立:建树。独树一帜。树雄心,立壮志。4.姓。
蚍:〔蚍蜉〕大蚂蚁,如“蚍蜉撼大树”。
蜉:〔蜉蝣〕昆虫。体细长纤弱,有长尾。幼虫生活在水里,成虫在水面飞行。寿命极短,只有几小时到几天。
你是否好奇"蚍蜉撼树"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先看这个场景:办公室里,刚入职的小王拿着连夜做的方案冲进会议室,说要把部门年度目标提高三倍。老张摇摇头说:"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你这简直是蚍蜉撼树——部门资源就这么多,步子太大要摔跟头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小虫子和大树作比喻?这个成语其实源自唐代韩愈的诗句,原本是感叹文人相轻的现象。就像蚂蚁(蚍蜉)试图晃动大树,既形容自不量力,又暗含某种悲壮的坚持。比如看到有人用算盘计算航天数据,既觉得荒诞,又佩服他的执着。
现代生活中怎么巧妙运用这个成语?想象社区广场上,退休的李大爷非要挑战街舞少年:"看我这老胳膊老腿照样能跳机械舞!"旁边下棋的老伙伴笑道:"老李啊,你这叫新时代的蚍蜉撼树,勇气可嘉,但小心闪了腰。"这样的用法既点出行为的不切实际,又带着善意的调侃。
有个有趣的悖论: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创新,最初不都像"蚍蜉撼树"吗?当年莱特兄弟造飞机时,报纸还嘲笑他们是"白日做梦的疯子"。我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区分鲁莽与勇气——既要敬畏客观规律,也要给看似不可能的尝试留点空间。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先做个"现实检测":是像拿着牙签挖运河般徒劳,还是像愚公移山般充满智慧?比如看到邻居用脸盆接雨水说要浇灌沙漠,这确实是蚍蜉撼树;但若是科学家研发节水技术,就是另一回事了。成语背后的分寸感,正是汉语的妙处所在。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当别人说你在"蚍蜉撼树"时,未必全是贬义。历史上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改革者,最初都被视作不自量力。关键要看清自己到底是盲目自信的蚂蚁,还是敢于突破的先锋。就像登山者面对珠峰,既需要敬畏之心,也要有挑战的勇气,这中间的平衡才是真正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