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āo zhī guò qiè
成语解释:指处事过于急切。
成语出处:闻一多《论文艺的民主问题》:“我个人看来,目前的民主运动的确战斗性不够,也许有些老辈人认为操之过切,反而不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诫别人不要鲁莽
繁体字形:撡之過切
英文翻译:act with undue haste
操:1.抓在手里;拿:操刀。2.掌握;控制:操纵。稳操胜券。操生杀大权。3.做(事);从事:操作。操劳。重操旧业。4.用某种语言、方言说话:操英语。操吴语。5.操练:操演。出操。6.由一系列动作编排起来的体育活动:体操。早操。工间操。健美操。做几节操。7.品行;行为:操守。操行。8.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哎呦,说到“操之过切”这个成语,你别说,还真有不少人因为心急吃了亏。举个栗子,小李想三天学会弹吉他,结果手指磨破不说,连和弦都没记全。这时候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典型的“想一口吃成胖子”嘛?
问题来了:到底啥叫“操之过切”?说白了就是“油门踩太猛”。就像新手厨师看菜谱,明明写着小火慢炖,非要开大火爆炒,最后锅底都烧穿了,菜还半生不熟。你说这事儿闹的,是不是该给自己留点进步空间?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大伙儿总爱说“时间就是金钱”,结果好些人报名网课,恨不得三天学完Python、五天搞懂区块链。可你猜怎么着?知识这玩意儿跟腌咸菜似的,总得给点发酵时间啊!要我说啊,与其贪多嚼不烂,不如每天稳稳当当地啃透一个小知识点。
你可能会问:那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在“操之过切”?教你个土方法——要是你开始觉得呼吸急促、脑门冒汗,看啥都像按了快进键,这时候就该给自己踩刹车了。就像种多肉的朋友都知道,水浇多了反而烂根,成长这事儿急不得。
依我看呐,现代社会啥都好,就是容易让人患上“速度焦虑症”。前阵子看见邻居家小孩,刚上小学就报了六个兴趣班,这节奏看得我都肝儿颤。其实吧,老祖宗早就说过“欲速则不达”,这话搁今天照样好使。咱就是说,与其火急火燎地赶路,不如时不时停下来看看路边的野花,你说是不?
最后唠句实在的,人生又不是短视频,没必要总开2倍速播放。该慢炖的时候别爆炒,该沉淀的时候别瞎折腾。记住喽,好饭不怕晚,好事多磨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