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ín
  • j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n jiān tī fú

成语解释:擒获暴露的坏人,揭露隐藏着的歹徒

成语出处:《续古文苑·无名氏》:“擒奸摘伏,抚弱遏强,井邑肃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惩治坏人

繁体字形:擒奸摘伏

英文翻译:Capture the traitors and subdue them

擒奸摘伏的意思

擒:抓;捉拿:生擒。欲擒故纵。擒贼先擒王。

奸:1.奸诈:奸笑。奸计。老奸巨猾。2.不忠于国家或君主的:奸臣。3.出卖国家、民族或阶级利益的人:汉奸。内奸。为党除奸。4.自私;取巧:藏奸耍滑。这个人才奸哪,躲躲闪闪不肯出力。5.奸淫:通奸。强奸。

摘:1.取(植物的花、果、叶或戴着、挂着的东西):摘梨。摘一朵花。摘帽子。把灯泡摘下来。2.选取:摘要。摘录。从全文中摘了一段。3.摘借:摘了几个钱救急。

伏:1.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伏案。伏在桌子上。2.低下去:起伏。此起彼伏。3.隐藏:潜伏。伏击。昼伏夜出。4.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伏。初伏。三伏天。每伏十天。5.屈服;低头承认;被迫接受:伏诛。6.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7.姓。8.伏特的简称。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

成语评论

提到“擒奸摘伏”,很多人会疑惑:这个成语到底用在什么场合?举个通俗的例子——某公司财务总监发现采购部门有人虚开发票,他不动声色地收集证据,最终在会议上用完整的单据链让违规者哑口无言。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擒奸摘伏”,既要有识破阴谋的智慧,又得掌握确凿证据。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举报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操作方式。就像小区里新搬来的张阿姨,她发现楼道消防器材被物业偷换成了劣质品,没有贸然争吵,而是悄悄联系质检部门取样检测,拿着检测报告找业委会协商。这种既有策略又有证据支撑的做法,才能让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在实际运用中需要注意什么?我观察到很多人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证据不足就贸然行动,要么顾虑太多错失良机。去年我们校友会换届选举时,筹备组发现候选人有学历造假嫌疑。他们选择先联系校档案馆核实信息,同时保留原始沟通记录,最终既维护了选举公正,又避免了误伤好人。这种拿捏分寸的能力,正是用好这个成语的关键。

现在很多年轻人更喜欢用“实锤”“锤人”这样的网络用语,但“擒奸摘伏”自带的文化厚度不可替代。它不仅描述揭发行为本身,更强调揭发过程中的谋略与担当。就像老刑警办案,既要像猎豹般敏锐发现线索,又要像建筑师般严谨搭建证据链,这种智慧传承其实在当代职场、生活中依然闪闪发光。

当我们谈论社会正义时,不妨多想想这个成语背后的方法论。它提醒我们:对抗不良现象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和扎实的准备。就像厨师处理河豚,既要敢碰危险的食材,又要懂得专业处理方法——除恶务尽与保护自身从来都不是对立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