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ān qīn dào gù
成语解释:攀:牵挽。拉亲戚关系,认作朋友
成语出处:梁羽生《风云雷电》第15回:“你这小子是刚出道的雏儿吗?我们在这里‘剪径’,难道你以为我是要和你攀亲道故么?”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拉关系
繁体字形:攀親道故
英文翻译:The way to get close
攀:1.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攀树。攀着绳子往上爬。2.用手拉;抓住:攀折。攀缘。3.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攀。攀龙附凤。攀上了一门好亲戚。4.设法接触;牵扯:攀谈。攀扯。攀供。你自己的事儿,别总攀着别人。5.姓。
亲:[qīn]1.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2.婚姻:亲事。3.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4.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5.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6.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7.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qìng]〔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攀亲道故”这个词,听起来像是亲戚聚会上的寒暄,但实际含义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微妙。比如:“张明在行业会议上遇到一位投资人,硬是翻出两人十年前参加同一场培训的经历,攀亲道故地想拉近关系。”这种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为什么人们总爱“攀亲道故”?其实背后的核心问题是:人际关系中,“拉关系”到底有没有必要?举个例子,小王刚入职新公司时,发现上司和自己是同乡,便主动提起家乡小吃和方言。结果上司笑着接话:“你这攀亲道故的本事倒挺熟练!”看似调侃,却让小王的紧张感瞬间化解。你看,适度的关联性可以快速打破陌生感。
但过度使用就会适得其反。比如有个创业者在投资人面前反复强调:“咱们都毕业于XX大学,这缘分可不是谁都有的!”结果对方直接反问:“所以这和你的产品竞争力有什么关系?”这种生拉硬拽的关系,反而暴露了底气不足。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注重能力的环境,“攀亲道故”的效果越弱。就像程序员面试时,如果应聘者不断强调“我和CTO的表弟是邻居”,反而会让面试官皱眉头。但如果是创意行业的合作洽谈,偶然发现共同好友可能会让合作推进得更顺利。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真诚的关联”和“刻意的攀附”需要被区分。就像上周参加同学会,有人自然地聊起当年教室门口的梧桐树,大家会心一笑;但若有人非要强调“我二叔和你三舅是战友”,气氛就会变得尴尬。真正的联系应该像咖啡里的方糖,适量能提味,过量则发腻。
下次当你想要“攀亲道故”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关联对当前场景真的有意义吗?就像在展会上遇到潜在客户,与其硬扯“五百年前是一家”,不如聊聊对方展台布置的巧思。毕竟,建立在共同经历或真实共鸣上的关系,远比强行搭建的“空中楼阁”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