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ān
  • yuán
  • k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ān yuán kòu mǎ

成语解释:攀:牵挽;扣:套住。拉住车辕牵住马匹。形容热情挽留,不肯放行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第五伦为会稽太守,为事征,百姓攀辕扣马呼曰:‘舍我何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热情挽留

繁体字形:攀轅扣馬

英文翻译:try to stop the departure of a popular official by stopping his carriage from leaving

攀辕扣马的意思

攀:1.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攀树。攀着绳子往上爬。2.用手拉;抓住:攀折。攀缘。3.指跟地位高的人结亲戚或拉关系:高攀。攀龙附凤。攀上了一门好亲戚。4.设法接触;牵扯:攀谈。攀扯。攀供。你自己的事儿,别总攀着别人。5.姓。

辕:1.车前驾牲畜的两根直木:一匹马驾辕,一匹马拉套。2.指辕门,借指衙署:行辕。3.姓。

扣:1.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把门扣上。2.衣纽:衣扣。3.绳结:绳扣儿。4.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把碗扣在桌上。5.相符,符合:扣题(符合题义)。6.强留:扣押。7.从中减除:扣除。扣发(fā)。8.敲击:扣人心弦。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成语评论

攀辕扣马”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描述的是人们拉住车辕、拽住马匹,试图挽留某个重要人物的场景。咱们先来看个例子:老张要调去外地分公司,同事们听说后纷纷跑到停车场,有人拽车门、有人拦在车前,七嘴八舌地说着“张经理别走啊,项目没您真转不动!”——这就是现代版的“攀辕扣马”。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坐汽车高铁了,为什么还用古代马车相关的成语?这正是汉语的智慧所在!成语就像时光胶囊,把古人的生活场景封存下来,传递着永恒的情感。就像现在年轻人说“点赞”不用真的按按钮,我们理解“攀辕扣马”也不必真的找辆马车。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社区志愿者王阿姨要搬家,街坊们听说后,买菜的拉住她提菜篮,遛弯的拽着她聊家常,连快递小哥都帮着藏起了搬家公司的电话。这种温暖又带点笨拙的挽留,不就是“攀辕扣马”的精神在现代的延续吗?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个心理学现象:当人们意识到即将失去有价值的事物时,会本能地采取行动。就像学生听说喜欢的老师要调职,会集体写联名信;球迷得知球星要转会,会在球场拉横幅——这些本质上都是“攀辕扣马”的不同表现形式。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动作的“笨拙感”。拽车拉马既不是理性沟通,也不是权力胁迫,而是透着点着急、带点无奈的真情流露。在效率至上的现代社会,这种略带笨拙的情感表达反而显得珍贵,就像不会用美颜相机的长辈,用最直白的方式表达关心。

下次遇到想挽留的人或事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真挚的情感不需要精心设计,有时候笨拙的挽留比漂亮的告别更有力量。当然,现代人不必真的去拦车挡路,但那份希望重要事物留在生命中的心意,古今并无不同。

"攀辕扣马"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