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ǎng quán duó lì
成语解释:犹言争权夺利。
成语出处: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攘権奪利
英文翻译:fight for power and money
攘:1.抢夺;侵犯;窃取:攘夺。2.排除:攘除。攘敌(抵御敌人)。3.捋起(衣袖):攘臂。
权:1.秤锤。2.权衡:权其轻重。3.权力:当权。有职有权。掌握大权。生杀予夺之权。4.权利:人权。公民权。选举权。发言权。5.有利的形势:主动权。制空权。6.权变;权宜:权诈。权谋。通权达变。7.权且;姑且:权充。死马权当活马医。8.又同“颧”。
夺:1.强取;抢:掠夺。巧取豪夺。从歹徒手里夺过凶器。强词夺理。2.争先取到:夺冠。夺红旗。3.胜过;压倒:巧夺天工。先声夺人。4.使失去:剥夺。褫夺。5.失去:勿夺农时。6.作决定:定夺。裁夺。7.(文字)脱漏:讹夺。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攘权夺利”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抢权抢钱”。比如《三国演义》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表面上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实际却在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这就是典型的“既想当好人,又想捞好处”。
为什么人们会卷入这种争斗?其实人性中天然存在对资源的渴望。比如公司里两个部门争预算,一个说“我的项目能带来更多客户”,另一个喊“我的技术能降本增效”,表面是讨论业务,实则暗藏对资源和话语权的争夺。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有个真实案例:某初创公司创始人A和B原本亲如兄弟,可当公司估值破亿时,A偷偷修改股权协议,B发现后立即召开董事会反击。最后公司因内耗错过融资窗口期,双输收场。这就像成语描绘的:抢着往自己碗里扒饭,结果打翻了整张饭桌。
难道争权夺利全是坏事吗?倒也不能一棍子打死。适度竞争其实能激发潜力,就像草原上的狮群,头领更替能保持族群战斗力。但关键在“度”——若是为私利不择手段,就像往火锅里倒汽油,火越旺,锅炸得越快。
我曾在项目中见过聪明做法:团队负责人主动把关键任务分给竞争对手,既化解了内部矛盾,又让能者脱颖而出。这让我想到:与其互相扯后腿,不如把擂台变成接力赛。毕竟真正的赢家,往往不是抢得最凶的,而是看得最远的那个。
下次看到有人为升职加薪明争暗斗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像面镜子,照见的不仅是人性弱点,更提醒我们:手握权力时,别忘了留盏灯给别人照路。毕竟潮水退去时,能带着伙伴一起上岸的人,才算真正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