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ǎng bì yī hū
成语解释:攘: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成语出处: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大声号召
繁体字形:攘臂一嘑
英文翻译:raise one 's arm in a call for action
攘:1.抢夺;侵犯;窃取:攘夺。2.排除:攘除。攘敌(抵御敌人)。3.捋起(衣袖):攘臂。
臂:[bì]胳膊:左臂。臂力。振臂高呼。[bei]见〖胳臂〗。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呼:1.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跟“吸”相对):呼吸。呼出一口气。2.大声喊:呼声。欢呼。呼口号。大声疾呼。3.叫;叫人来:直呼其名。一呼百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4.姓。5.形容风声等:北风呼呼地吹。
“攘臂一呼”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字面意思是“撸起袖子喊一嗓子”,但实际用来形容有人站出来号召大家行动的场景。比如古代起义领袖陈胜吴广,面对暴政时“攘臂一呼”,百姓纷纷响应——这就是成语的经典用法。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被这样的行为感染?”其实很简单,当问题迫在眉睫时,大家需要的往往不是分析,而是一个明确的行动信号。比如公司遇到危机,领导“攘臂一呼”提出解决方案,团队士气立刻被点燃。这种瞬间的凝聚力,正是成语背后的力量。
换个角度看,成语也能用在日常小事里。比如社区垃圾分类推进困难,某位阿姨主动站出来组织宣讲活动。邻居们看到她“攘臂一呼”的劲头,也跟着行动起来。这说明,核心不在于口号多响亮,而在于行动者是否真诚。
我发现,现代社会虽然信息发达,但“攘臂一呼”的场景反而变少了。大家习惯在网上发声,却少了面对面号召的勇气。比如去年台风救灾时,真正带动志愿者的往往是现场第一个扛沙包的人。这种“肉身示范”带来的感染力,隔着屏幕很难复制。
不过要注意,“攘臂一呼”不是莽撞行事。就像《水浒传》里林冲雪夜上梁山,他的反抗是忍无可忍后的爆发。如果只为出风头乱喊口号,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关键要看号召的内容是否切中痛点,行动是否有可行性。
下次遇到需要集体行动的情况,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有时候,世界需要的不是更多讨论,而是一个愿意率先踏出第一步的人。就像马拉松比赛中,发令枪响前总需要有人先站上起跑线——这可能就是“攘臂一呼”在现代社会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