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ān
  • chún
  • zu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iān chún bǒ zuǐ

成语解释:攧:同“颠”。摇唇动嘴。说长道短,背后非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己不肯施仁仗义,及见他人做了好事,反又攧唇簸嘴。”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说长道短

繁体字形:攧脣簸嘴

英文翻译:"Lip bump"

攧唇簸嘴的意思

攧:1.跌:攧下水中。2.摔:攧碎了玉盘。3.顿脚:“玉笋频搓,绣鞋重攧。”

唇: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簸:[bò]〔簸箕〕用来簸粮食或撮垃圾等的一种器具。用竹篾、柳条、铁皮、塑料等制成。[bǒ]用簸(bò)箕上下颠动,扬去粮食中的糠秕、尘土等杂物。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成语评论

哎哟,今天咱们来聊聊“攧唇簸嘴”这个成语。你可能会挠头问:“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别急,说白了就是形容人说话时嘴唇抖动、嘴巴一歪一扭的样子,要么是紧张到结巴,要么是生气到语无伦次。比如考试时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小明突然“攧唇簸嘴”说不出话,脸涨得通红,你懂的,那场面简直尴尬到脚趾抠地!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和‘结结巴巴’有啥区别?”嘿,问得好!虽然都跟说话不利索有关,但“攧唇簸嘴”更强调面部动作的夸张表现。比如老张和邻居吵架,气得一边拍桌子一边“攧唇簸嘴”,连方言都蹦出来了,周围的人愣是没听懂他在说啥——这种画面感,可不是“结巴”能完全体现的。

再举个栗子。小红第一次上台演讲,拿着稿子的手直哆嗦,刚开口就“攧唇簸嘴”把“改革开放”说成了“改草开放”,台下观众憋笑憋到内伤。你看,这种生理性紧张+语言失控的复合状态,用这个词就特别传神。不过依我看啊,这种情况谁都会遇到,关键是要学会深呼吸调整状态,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话说回来,现在年轻人用这个词的机会可能不多,但它的存在本身就像面镜子,照出语言表达的趣味性。就像打游戏遇到卡顿时人物会“鬼畜”一样,“攧唇簸嘴”就是现实版的语音卡顿特效。下次遇到类似场景,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效果绝对“杠杠的”!

"攧唇簸嘴"的相关成语